解读商业运营根本逻辑

《营销笔记》将营销理论与中国的营销案例结合起来,总结出成熟的实操方法论

2024年03月12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什么是营销?如何做营销?不少书籍都有阐述,但是在小马宋所著的《营销笔记》(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中,我们看到新颖的观点,比如,他认为,“做营销,不能基于自己的视角和偏好,而是要基于顾客的视角和偏好。”这本书从独特的角度去思考经营、品牌和营销。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基于经营的营销观、关于产品、关于定价。作者不是对营销这门学科进行系统化阐述,而是用笔记的叙述方式告诉读者营销不同层面的内容。正如作者阐释,这本书之所以叫笔记,就是想让每一篇都能独立成篇,有点像《我爱我家》的电视剧,你不用看其他剧集,从任何一集开始看都没有违和感。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就分享了自己的五个笔记:理解营销,从放弃营销的幻觉开始;赚钱的生意与基业长青的品牌;企业成功根本上是经营逻辑的成功;获得卓越经营业绩的两种方法;营销的本质是成就他人并创造价值。作者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说明品牌和营销都是外部能看到的东西,它们对企业经营有用,但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什么才是企业经营这座冰山底层的东西呢?“用符合经营逻辑的思路和模型,通过高效组织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在竞争中创造优势,这才是商业经营成功的根本逻辑。”作者认为,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但经营逻辑要说得通,还需要经营的能力和资源禀赋。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如果只关注营销推广而不注重企业经营,往往是不长久的。

什么是产品?是产品本身的价值吗?作者认为不是,产品的本质其实是顾客的需求,“当顾客有某种需求而且无法免费获得的时候,你提供的产品才会有价值。”作者认为,商家越是能深刻理解顾客的需求,就越能够设计出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产品,产品就越有竞争力,卖得越多。所以当需要洞察顾客需求的时候,要以客观的数据、实际的观察和事实为准,任何猜测和理论都需要事实的检验。

营销学里有经典的4P理论,也是营销永恒的话题。作者阐述,做营销的人都知道4P理论,但很多营销人却并没有用透。1964年,密歇根大学的杰罗姆·麦卡锡教授发现,所有行业产品的市场营销框架其实是一样的,就是由product(产品)、price(定价)、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这四个部分构成的,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4P市场营销组合。在作者看来,4P理论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穷尽。4P可以囊括几乎所有的关于市场营销的内容。第二是彼此之间的关联,设计了产品,就需要设计定价、渠道,有了定价,也需要反向设计产品。第三个是恒定的,无论时代如何演变,但是市场营销里的理论基石永远不变。虽然整本书并没有将营销整体框架都谈到,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应该只算是营销笔记之一,4P理论只讲了2P:产品和定价,没有完结,应该还有系列二、三、四。

这本书既有厚度、高度,又契合当前时代,营销专家小马宋凭借20年的营销经验和在消费、文化行业的敏锐观察力,将营销理论与中国的营销案例结合起来,再用战略高度来概括,拆解了企业如何适配渠道以及如何有效推广,将营销中常见的产品设计、定价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为广大读者总结出一套成熟的实操方法论。

(谢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