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新图景,都离不开以金融为导向的发展命脉。202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意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要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团结、带领、推动全市金融机构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十个金融”为抓手,取得“三十四项”特色工作全国(省)首创或领先,积极助力惠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为惠州经济稳定向好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
■总量增、结构优
全市金融运行总体趋势向好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积极主动作为,紧抓各项金融政策和便利化措施落地见效,全市金融运行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的总体趋势。
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居全省前列,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2023年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9649.0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居全省第二、珠三角第二。本外币贷款余额10783.9亿元,同比增长13.8%,居全省第四、珠三角第一。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有力支持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精准嵌入地方经济增长点。制造业贷款多项指标排名保持全省第一,科技创新、绿色信贷投放高速增长,普惠小微领域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先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6.2%,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3%,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8.1%。
深化金融持续让利经营主体,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促进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推动经营主体和居民房贷贷款利率大幅下降。2023年,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46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93个基点。
■实施三大“金融+”工程
提升关键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立足惠州制造业当家“五大提升行动”,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实施三大“金融+”工程,推动金融、科技、产业高质量循环发展,着力提升关键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实施“金融+科创”全面提升工程,打通科技-金融-产业“内循环”。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科创企业43.35亿元,自主建立再贴现“科票通”支持机制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监测机制,支持科创领域69.79亿元、供应链票据15.78亿元。制定《关于开展惠州市制造业和科创企业主办行对接行动的行动方案》,组织开展科创企业票据融资“首贴户”拓展专项行动。2023年末,惠州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1.1%,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实施“金融+园区”全面培育工程,滋养园区-金融-产业生态圈。重点支持地方打造“石化+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聚集优质金融资源助推惠州“3+7”产业园区战略部署。如指导工商银行惠州分行在工业园区内设立金融服务点,创新“金融服务点+金融助理+金融外拓+远程服务”模式,拓宽金融服务区域范围。
实施“金融+绿色”全面创新工程,铺就绿色-金融-产业“快车道”。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62.77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7.5亿元。推动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在法人金融机构全面铺开,成功指导发行全国首笔房地产行业碳中和绿色公司债,落地全国首笔绿色供应链票据再贴现业务。联合印发《惠州市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17条措施优化绿色金融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2023年末,惠州绿色信贷余额1468亿元,同比增长84.2%。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动能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也是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持续推动辖区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为促进惠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澎湃金融动能。
强化金融支持服务机制和组织架构,不断提升县镇村金融供给适配性。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42.14亿元,其中支农再贷款量位居全省第三。联合印发《惠州市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方案》,引导各金融机构聚焦“百千万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提升“县镇村”金融供给适配性。落实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组织主办银行对接85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9636.5万元。推动金融机构系统首创“乡村振兴运维服务中心”,建立全省首个“金融为民”实践示范村。其中设立竹木银行等多种做法和成效获得《人民日报》《金融时报》和地方官媒广泛报道。
强化金融资源投入和产品创新,全力保障重点领域金融需求。持续深耕农村信用建设,落地全省首批整村、整链、整园授信业务,信用赋能全市736个信用村、16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多个特色产业链条,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真猪贷”“民宿贷”等多项金融产品。强化现代化海洋牧场专属金融服务,组织银行对23家海洋牧场企业开展融资对接。多形式开展国债宣传与国债下乡活动,扎实推进储蓄国债向农村地区倾斜,不断满足农村地区居民安全理财的投资需求。深化移动支付下沉乡镇工作,示范镇建成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惠及乡镇群众490余万人。
■践行“金融为民”使命
更好服务群众金融需求
坚守“人民性”初心,践行“金融为民”使命。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积极担当作为,答好群众之问,解好群众之难,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更高质效的金融服务。
持续拓宽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带动普惠小微贷款新增51.32亿元,组织银行对13万无贷户企业走访,发放贷款24.54亿元。深入推进中征平台应用推广,推动应收账款融资交易961笔,金额52.65亿元,其中97.33%流向中小微企业,融资交易笔数居全省前列。组织金融机构开展一系列金融知识普及活动4378场次,触达消费者700多万人次,推动金融知识有力普及。
促进数字金融和养老金融融合发展。聚焦全市700多家银行网点软硬件设施、支付产品和服务、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的适老化改造,提供针对老年人使用数字银行的教育培训和客户支持。聚焦惠州市养老金融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积极组织梳理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汇编,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供给。同时不断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公共服务、批发零售、餐饮文旅、封闭场景等基础场景应用,全辖开立个人钱包、实名钱包数量均列全省前五,多项工作成为全国、全省首创或第一。
■强化外汇政策落实
提升惠州涉外经济发展水平
202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外汇管理改革措施,立足惠州市实际,不断优化外汇管理服务,全面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该行积极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2023年末,全市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数量增至22家,较上年末增长1.44倍。通过多措并举推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成功办理广东省首批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业务、广东省首批银企融资授信业务,有效满足经营主体多样化金融需求,全面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在提升跨境服务水平方面,2023年结算金额81.53亿美元,同比增加83.9%,推动115家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试点业务,享受“便利化”红利业务额达887亿元。同时,该行还多手段延伸宣传服务触角,深入开展“外汇服务暖粤企”活动,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截至2023年末,“外汇服务暖粤企”活动已覆盖百余家企业。
■筑牢金融风险防线
护航惠州高质量发展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协同各金融监管主体,扫清金融监管盲区,提高金融监管效能,有效维护金融安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攻坚战。
靠前一步增强监测预警前瞻性。扎实做好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稳健性现场评估、压力测试、大型企业、房地产及地方法人等风险监测评估。
有效维护地方金融秩序。积极配合做好金融支持“保交楼”和问题房企风险化解,联合开展扫黑除恶、反假货币、打击地下钱庄、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鑫火”系列等专项工作,推动全省首宗涉依托咪酯的毒品洗钱罪成功宣判,全市涉案账户数量有效压降50%以上。2023年以来,惠州金融运行平稳有序,有力支持惠州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伍磊
通讯员贺迪 官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