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香中徜徉清明

□马晓炜

2024年04月04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中最多愁善感的节日,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在清明时节,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历经风雨沧桑,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成为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从诗人词客留下的一首首古诗词即可窥出。唐代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诗人生动地描绘出清明扫墓、缅怀亲人的凄凉场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的悼亡词堪称清明佳句,字里行间可见其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如今诵读依然令人动容。

清明正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杨柳依依,百花绽放,恰是踏青赏春的“黄金季”。宋代欧阳修的踏青词就给我们生动展现了当时人们踏青、赏景的盛况:“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这是唐代韦庄《长安清明》诗里描绘的荡秋千场景;“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这是唐代高骈在《风筝》诗中呈现的风筝竞放的情景;“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这是古人在拔河;“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这是古人在插柳。除此之外,清明还有蹴鞠、斗鸡、植树等习俗。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有关清明题材的诗词不胜枚举,在我国四大名著中也有提及。《西游记》里老鼠精为骗取唐僧的信任,她说:“时遇清明,邀请诸亲及本家老小拜扫先茔,一行轿马,都到了荒郊野外。至茔前,摆开祭礼,刚烧化纸马……”虽是妖怪的一句谎言,也反映出清明节期间的扫墓习俗。《红楼梦》里涉及清明节的文字相对较多。如第五十八回:“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贾琏带领族人去庙中祭拜,这是当时的清明风俗。

古代文人笔下的清明诗意盎然,而在现代名家的笔墨里则更加千姿百态。丰子恺《清明扫墓》:“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在漫画大师娓娓道来的追忆中,把小孩子跟随长辈扫墓的心情表现出来,真是童言无忌,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叶圣陶在《过节》中写道:“逢到节令,我们依着老例祭祖先。我家过节共有三桌。上海弄堂房子地位狭窄,三桌没法同时祭,只得先来两桌,再来一桌。”在作家的笔下,清明祭祖看似有些繁琐,但仪式感满满,那是血脉相连的亲情召唤,亦是铭记先辈懂得感恩的赓续传承。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执卷徜徉在书香里的清明,每一首诗、每一阕词、每一段文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种情怀,用心品味,给了我无尽的心灵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