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镜像

——读《回乡记》

2024年04月06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或者有多大的成就,都很难忘记“故乡”这两个字;这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羁绊,成为了我们家国思想中重要的一环。

江子的散文集《回乡记》在众多乡土主题作品中,我印象最深。并不是他获得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而是源于他作品中的真实、真诚。

《回乡记》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出走、返回、他乡三辑,每个辑子又分为不同的小章节,分别叙述,层层相扣;讲述了他和乡人离开家乡,外出奋斗、打拼、求生存的故事。或者不能说故事,而是历程,三五代人的历程,深入解析了赣江以西那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那片土地上的斑驳岁月。

这本书在江子的笔下,经过很严密的调查走访才展现出来的。作者本人也是在农村长大,从乡村中学考上了师范,又在农村工作,前前后后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多年。江子了解这里的一切,他对乡村的熟悉程度,能够闭眼走路。即使如此,江子仍深入到周边,做了大量的访问、探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画卷。

作家古耜认为《回乡记》是“亚乡土叙事的一次可贵探索”,虽然它“不无苦涩与沉重,但更多的是温暖和光明的画卷”。

在作品中,江子以赣江以西为区域,用一个小村落生活的奋斗进程,描述了当代农民的喜怒哀乐、生活百态。伯父曾水宝年轻时许下豪言壮语,离开家乡外出拼搏,立志要为生活、为家乡做出改变,但却被亲情世事所羁绊;老年时,即使是住在城市,却也逃不过乡村的羁绊,落叶归根,家乡,是永恒的执念。

对于我来说,我离开故乡二十余年了,写过很多的散文作品,也发表了一些,但唯独没有写过自己的故乡。并不是因为不想写,而是我内心的情感不足以让我去完成我的“故乡”,我无处落笔。

从小时候抓鱼,听抽汗烟的爷爷讲故事,到后来读书,上初中、高中,每一个阶段,我都在故乡这片土地存活,身上沾满了故乡的“泥土”味,即使是现在,我依旧能够回味那童年气息。

《回乡记》与其说是一本散文集,不如说是写给我们中国千万游子的一封信,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里有父母、邻居,有宽大的天地,有茂密的林子,有村口的大树和泥泞的小路……在这封信里面,我们从自己的角度与故乡和解。

(林钊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