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笔下的仪式感

2024年04月06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夜色如泼墨般浓烈,天边尚未泛起鱼肚白。我沏好一杯红茶坐在书桌前,浓郁的茶香赶走了晨起的困意。桌前翠绿的竹柏下,蜡烛的火苗悄悄闪烁着,为房间添一抹暖意。伴着轻柔的音乐声,我翻开书,沉浸在书中的故事里。这是独属于我的晨起阅读时光,它带来的仪式感让我对生活充满期待。

仪式感是我们热爱生活的态度。李娟在《春牧场》中描写了游牧民族搬家的场景。牧民们翻出平时舍不得穿的华丽衣裳,女孩戴上自己精美的头花和发卡,在辫子上淋上小半碗葵花籽油,让头发看起来像缎子一样光滑明亮;男孩一遍又一遍打鞋油,哪怕盛装的衣裳不能抵抗寒冷,也要让自己漂亮体面地走在迁徙途中。搬家是一场生活的庆典,而搬家时的盛装打扮则是他们的仪式感,这份仪式感饱含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

仪式感是生活里的微光。《平如美棠》中安静的夜晚,孩子们围坐在摇摇欲坠的饭桌前看书、画画,母亲美棠会在这时把报纸卷成筒,轻轻地歌唱,甜美的歌声在破旧的屋子里飘荡,给一贫如洗的家带来温馨和欢乐。这简单的仪式感带来的慰藉支撑着他们走过那段贫瘠的生活。

我们总以为仪式感是金钱买来的浪漫,可《父母爱情》中安杰在失去优渥的生活后,依然对生活保持热爱。她刚搬到偏僻的海岛时,屋子里到处都是未拆箱的行李,桌子上更是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杯子。她小心地擦拭着杯子,下班回来的丈夫抱怨杯子太多时,她毫不犹豫地反驳:“别人怎么过日子我不管,我就是要过这样的日子,喝水用水杯,喝茶用茶杯,喝咖啡用咖啡杯的日子。”仪式感是她唯一的坚持,也是她面对无常生活的勇气。

村上春树更注重细节中的仪式感。他很享受自己做饭的乐趣,即使忙于写作也会留出时间准备晚饭。他走进厨房打开喜爱的音乐,让普契尼歌剧优美的旋律流淌在耳边。这一刻被他注入了特别的意义。他熟练地切着菜,调配着佐料,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流畅而富有节奏感。在煮饭的空闲里,他轻抿一口清爽的啤酒,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我们总以为生活忙忙碌碌毫无波澜,但仪式感就是洒落在生活中并穿透时光缝隙的浪漫,如黑夜里的点点星光,让平凡的日子散发光芒。

(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