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大亚湾,潮涌征帆劲。
大潮声中,巨龙昂首。2023年5月19日,总投资约521亿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开工,这是中国海油和壳牌集团两大巨头在惠州三度牵手建设“巨无霸”项目。同期,位于大亚湾石化区的总投资超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已取得重大进展:大件重型设备全部完成吊装,大亚湾研发中心动工建设。在大布局、大项目、大企业的强力支撑下,一个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和绿色石化新城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崛起。
回望历史,2002年11月1日,中海壳牌一期(南海石化)项目奠基,宣告当时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正式落地。20多年来,中海壳牌像一颗耀眼的南海明珠,辐射吸引带动了10多家高端优质客户落户大亚湾石化区。如今在大亚湾石化区,13家世界500强企业布局投资,呈现出国企外企民企同台竞技、集聚发展态势,并连续五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同时,中海壳牌发挥“隔墙供应”优势,在惠东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推动石化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大亚湾石化区的建设与发展,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惠州视察,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对这一“国之大者”谋篇布局,进行顶层设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视、关怀、支持,给了惠州市委、市政府和惠州人民极大的信心和力量。
历届惠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胸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信念,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呕心沥血,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在推进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跨越发展和绿色石化新城的强势崛起中,从跟跑、并跑到领跑,逐步实现自身的产业梦想与雄心。
我们还要记住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建设者、劳动者们。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汗水浇铸基业。正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拓荒牛”的拼搏奋斗,上演“速度与激情”,奏响了大亚湾石化新城建设的如虹壮歌。还有大亚湾开发区的基层干部们,他们贴近群众,践行“一线工作法”,用心用情开展亲民爱民服务;他们直面现实,负重前行,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想方设法去化解一个个矛盾,把问题解决到了末端和底层,取得了群众最大程度的理解与支持。他们是石化新城建设的开路先锋,是大亚湾干部队伍的佼佼者。还有石化区的基层群众,通情达理,积极配合支持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一系列工作,并积极参与石化区建设的辅助性工作和社会责任工作。
绿色石化新城建设的先行者们在开拓进取、探索创新、笃行实干中积累下弥足珍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既是他们为什么能、为什么行的成功密码,也是后来人维护基业长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和“金钥匙”。
时与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机遇,但机遇稍纵即逝,因此机遇都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那些有远见而又执着的人,那些先知先觉而又付诸行动的人,那些未雨绸缪而又懂得迂回前进的人,那些敢创新能领跑走在前列的人。改革开放初期,惠州地方领导集体紧盯炼油项目,成立“争取炼油项目小组”;搞调研和可行性研究;搞突击抢先机,争取各方支持,全心投入竞争;不懈努力,积极争取,参与交锋,最终签订框架协议,可以说“好事多磨”,但开路先锋们始终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再高的山也要去攀登,再难的关也要去攻克。立项开建后,他们又以服务中海壳牌南海项目为由申请成立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获批设立;后来又择机成立大亚湾石化区。
取与舍。怀揣着产业梦想与雄心,始终如一地瞄准大项目、大企业,锚定目标,踔厉奋发,笃行实干,绝不放松。他们着眼于潜绩,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他们取其本,取其实,取其精,追求更丰厚的回报、更高的效率、更长远的收益。他们是坚持长期主义的行动派、实践者。中海壳牌南海石化产业链长、资金技术密集、安全性高,对大亚湾石化区定位和惠州今后长远发展的意义和影响不可估量,因此在锁定了南海石化后,惠州政府与企业又共同打造良性生态圈,坚持高要求高标准建设大亚湾石化区,坚持高门槛引进上下游化工项目,绝不引进技术水平不高的“夕阳”企业,宁可慢,不要滥,从而为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点与面。一家超大企业重塑一个地区形象,一个超大项目带动一个城市嬗变。中海壳牌扎根惠州20多年来,持续深耕石化产业,累计投资总额超千亿元,助推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演化成“石化新城”,继而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重点的突破,产生灯塔效应、示范效应和“榕树效应”,中海壳牌带动了一大批世界石化行业龙头纷纷入驻大亚湾石化区,吸引了包括巴斯夫、科莱恩、三菱化学等10多家世界知名和行业领先的优质企业“隔墙”落户大亚湾石化区,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一地。到如今,山呼海应、青山碧海之间的大亚湾畔,石化巨头云集,“产业森林”郁郁葱葱,石化区内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比近90%,“头部现象”显著,“优等生俱乐部”已成为大亚湾石化区的代名词。更令人欣喜的是,一边是大企业陆续投产、扩产、壮大,一边是新项目不断落户、开工、提速,石化产业成长性更为强劲;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一流项目堆砌而成的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呼之欲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石化新城将屹立于南海之滨。
远与近。怀抱梦想,方有行动目标;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大亚湾石化区建设的先行者们深深懂得,梦在远方,路在脚下,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正是胸怀“石化新城”的梦想,他们栉风沐雨,流汗落泪,向最难处攻坚,向远大目标进发,终见绚丽的彩虹,美梦成真。他们也深深懂得,“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有梦想、有目标、有蓝图,关键是行动,是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加油干,是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攻与守。在建设绿色石化新城的征程中,建设者们既有主动出击进攻的激情与动力,也有守得住一时沉寂与落寞的耐心与定力。攻下当时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立项落户,再到乘胜追击攻坚克难、攻城略地,争取了一大批石化上下游大项目、大企业落户大亚湾石化区,再连续五年成功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所有的这一切,都显示出攻的决心、攻的勇气、攻的能力、攻的策略。然而,并非所有的进攻都能攻无不克,也并非总是攻而不休,有时候,守也是一种能力。等待,甚至是长久的等待,更考验我们的意志力,考验我们的定力、耐心、韧性,因为我们攻的往往是“巨无霸”项目,是一场场耗费巨力的拉力赛。
上与下。“上下同心,其利断金”;上下同欲者胜,以上率下者强。在石化区建设的峥嵘岁月里,惠州市、大亚湾开发区的干部群众,上下同心,同频共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同砥砺奋进,一样百折不挠,上下协力,汇聚起推进石化区跨越发展的磅礴力量。领导者决策者们有眼光、有远见,有谋略、有点子,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有高标准、高起点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特别是有“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斗志,有敢闯敢干、勇于付出的精气神。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走过了一条从0到1再到n,从向海而生到向海而兴再到向海而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在面向大海、敞开大门的开放发展中,接力棒交到了新时代的惠州人手中。我们要发扬奋斗者“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的“啃”的精神和“石化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赶”的精神,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百舸争流、赛龙夺锦,大胆地干、坚定地干,以新担当新作为推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超前的思维谋划未来,以勇气和胆识开辟和引领新赛道。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感恩奋进,在新征程上“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不懈追求更远大的目标,努力争取更大的作为,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和国内一流开发区。(黄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