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惠州的使命任务,是惠州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高新技术企业。
从历史上来看,惠州工业经济的发展,肇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历经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广东省第5个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元的工业大市。进入新发展阶段,更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生产力,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吸引培育更多优质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和科技双轮驱动,推动惠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惠州市锚定制造业当家,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打造更具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过去由要素资源驱动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急需全面开启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增长模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变得非常重要。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和支撑的生产力。
当前,惠州站上“万亿工业强市”新台阶。在这种良好态势下,乘势而上,巩固好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实现这种跨越,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以创新的思路、方法和举措,加快建设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同时注重布局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谋划总部经济、供应链企业、平台经济、健康养老产业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尽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孕育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助推惠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主体的加持和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没有科技创新的企业,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惠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3400家,总量稳居全省第五;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高到3.4%。如小米汽车SU7“出圈”,其中德赛西威、TCL华星光电等多家企业深度参与小米汽车供应链。
产业发展永远是向前的,不进则退,我们要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引领、变道超车的“源头活水”,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石化能源新材料、超高清视频显示、5G及智能终端、新能源电池等行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创新赋能高端化跃迁,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把创新最终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东江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