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山泉水与布惊树的灰烬相逢,会发生什么奇迹?
山泉水全身心拥抱着布惊树的灰烬,千呼万唤,将沉睡在灰烬里的小精灵——天然纯植物碱唤醒了。这天然纯植物碱水与糯米和粽叶相逢,发生奇妙的反应,像变魔术一般,变出无数个颜色金黄、晶莹剔透、圆润饱满、香甜软糯的灰水粽,也叫“黄金粽”。
当这种灰水粽与喜欢吃碱水粽的我相逢时,就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和乡愁,激活了我的味蕾。今年端午节来临之前,我买了30个惠东县高潭镇出品的灰水粽。拿起一个角粽,还是软软的、温热的,我迫不及待剥开包裹着的两片粽叶,像是用黄金镀成的微型金字塔粽子立刻呈现在眼前,一股淡淡的芳香飘来,忍不住咬上一大口,顿感柔韧爽弹,不粘牙,还香甜,带着一股植物的清香和山泉水的甘甜。还是去年吃到的味道,也像小时候家乡灰水粽的味道,乡愁的滋味一下子涌上心头。只是,唯一不同的是,我的老家湖南永州的灰水粽用的是陈年稻草制作的灰水,而高潭镇灰水粽用的是布惊树制作的灰水。
高潭镇地处惠东县北部山区莲花山脉深处,森林密布,绿意葱茏,布惊树随处可见,加上粽叶随手可采,山泉水常年不涸,糯谷每年都种,这为高潭灰水粽的诞生提供了孕育条件。140多年前,高潭镇黄州村黄坑寨的方庆公以行走贩卖货物为生,在福建漳州贩卖货物时,尝到灰水粽的味道,得知是用布惊树制作的灰水,于是将灰水粽的做法带回寨里,因为寨子后面山上到处都有布惊树,从此,灰水粽制作工艺在寨里流传开来,继而在黄州村流传开来。经过140多年的流传,黄州村成了“粽子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高潭特产,被誉为“高潭三珍”之一。2022年,高潭灰水粽产量达190万斤。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高山流水‘粽’相逢 ‘潭’今论古忆党情”惠东高潭首届端午粽子节。活动场地设在高潭老苏区革命纪念堂广场、马克思街,设有包粽子才艺大赛区、粽子品鉴区、红军茶品鉴区、高潭特产展销区、粽子电商直播间、钓粽子游园活动区等。现场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尽管不时下一阵小雨,但观众的热情依然不减,纷纷将包粽子才艺大赛区、粽子品鉴区、钓粽子游园活动区围得水泄不通。
在包粽子才艺大赛区,随着主持人一声“开始”,12位选手开始包扎粽子,不一会儿,一个个包扎严密、形状统一的粽子纷纷悬挂起来。根据比赛规则,选手必须在20分钟内,用5斤糯米包出不少于48个粽子,比速度快、质量好、外观美、不浪费材料且场地保持干净,要求粽子大小适中、均匀、四角不漏米、捆扎整齐、不松线。20分钟转眼就过去了,经过激烈比拼,所有选手都完成了包扎48个粽子的任务。通过评比,评出第一、二、三名各1名,分别颁发奖金、获奖证书和奖杯。我跟随同事采访了获得第一名的赖妙英。她来自高潭镇水下村,13分钟左右包了51个达标的灰水粽。她说,她是卖酒的,半个月前,停下生意来帮弟弟包灰水粽,弟弟接了很多订单,忙不过来,这次她是代表弟弟家来参赛的。问她为何包得这么快又这么好?她谦虚地说,从小就跟父母学包灰水粽,包着包着就娴熟了。
在粽子品鉴区,除了品尝灰水粽,还能品尝到惠东地区的烧肉粽、蛋黄粽、海鲜粽及五谷杂粮粽等特色粽子,游客争先恐后来品尝,让味蕾提前感受端午节的滋味。
“钓起来了,稳一点,慢慢提上来。”在钓粽子游园活动区,游客们用活动承办方提供的特制钓竿,将池子里的粽子钓起来。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粽子就归垂钓者。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他们钓的不仅仅是粽子,更是一份心情、一份热闹、一种气氛。
离开活动现场,我跟随同事到位于圩镇的黄州村黄坑村民小组,采访包灰水粽大户罗黄添。走进他家带有五六十平方米院子的两层楼房,家里一派繁忙景象。院子里,围墙下堆着布惊树干,放在地上的几个大盆里的糯米正在与灰水相拥、相融。厨房里,两个高桶锅正在煮着灰水粽,铁管架上悬挂着上千个从高桶锅里捞出来的灰水粽。
罗黄添向我们介绍了灰水粽的制作方法。在端午节前20天左右,将野生的布惊树砍回来,将树干砍成一截一截的,晾晒至五成干,放进铁锅里烧成灰。然后将灰用纱布包起来,放入烧开的山泉水中反复过滤。每次过滤后都要把灰水静置,待灰水中的杂物沉淀下来再过滤,最后过滤出的水呈清澈的黄色,没有任何杂质,布惊树灰水制作才大功告成。
然后,精挑细选出糯米,用山泉水浸泡4个小时左右,淘洗干净沥干水分后,先放进灰水里浸泡两天(糯米第一次浸泡在清灰水约12小时,捞起来用筲箕晾着滴干水;再把晾干的糯米放入灰水中泡一天)。经过了两天的浸泡处理,此时的糯米浑身金黄,充分吸收了灰水的精华,带着一股天然纯植物碱的清香味和山野的自然气息。
在一楼客厅,6位工人佩戴着口罩、手套,双手上下翻飞,麻利地将粽叶卷成漏斗状,用泡发好的金黄糯米充实压紧,一捏、一捆,十几秒便完成了一个灰水粽的制作。罗黄添告诉我们,这些工人都是他的亲戚,每到端午节前他们就来帮忙。
罗黄添说,他家端午节包灰水粽有30多年历史,过去包的灰水粽除了自己吃,就是送亲朋好友,很少卖。近年来,随着高潭镇交通和圩镇基础设施的改善,红色旅游小镇建设、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推进,高潭镇红色文旅兴起,灰水粽开始从闺中走向市场、从山里走向山外。他看到了灰水粽的市场前景和效益,近3年,每到端午节20天前,他就将开在圩镇的汤粉店暂时关了,集中物力和人力来包灰水粽。通过熟人介绍和电商,每天可销出1000多斤,销到深圳、东莞、汕尾等地,今年已经卖出七八千斤,批发价5.5元一斤,2023年比2022年好卖,“因为政府帮扶力度大,今天还举办了粽子节,帮我们免费宣传,为我们设置专门的销售摊位,通过电商直播带货,为我们拓展销售渠道,所以今年更好销。”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谁说山泉水与布惊树、我与灰水粽、灰水粽与高潭村民、好政策与革命老区建设不是一对对高山流水相遇的知音呢?它们的相逢、相知、相融,无不在发生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