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苏轼故居三苏祠的荔枝,遇上来自东坡寓惠地的荔枝,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7月4日,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中的荔枝树下,“东坡大家讲”的首期讲座围绕“苏东坡的荔枝情缘”开讲。惠州苏东坡祠东坡纪念馆工作人员带着东坡笔下的惠州荔枝,与当地居民在东坡先生故居的荔枝树下,共品荔枝,回忆900多年前东坡先生在惠州初尝荔枝的情景。
“荔枝是苏轼的乡愁”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东坡在他的《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词中写下的这一段话,道出了东坡在惠州初食荔枝的感觉。
“在惠州的苏东坡,其实很不容易,生活也非常艰苦,但是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也给惠州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惠州市博物馆(惠州苏东坡祠、东坡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钟雪平说,此次带上惠州荔枝来到三苏祠,就是希望苏轼的老乡们,能尝到东坡最爱的惠州荔枝。在钟雪平看来,荔枝是苏轼的乡愁。在惠州时,眼看北归无望、还乡无期,苏轼写下“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的诗句,决定在惠州白鹤峰购地数亩,筑屋二十间,在惠州安度晚年。
“他也许还在想念家乡的荔枝,想念离乡时种下的那棵荔枝树。虽然他未能吃上家乡的荔枝,但是在惠州吃到荔枝也让他非常高兴。”钟雪平说,东坡认为惠州风物优美,吏民对他甚厚,故而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今天,我们带着惠州荔枝来到东坡故乡,与大家共享,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岭南惠州佳果——荔枝,了解惠州。”钟雪平表示,他们带来的惠州荔枝,也是刚好三百颗。
两地将联手推动东坡文化弘扬传承
“当我在眉山三苏祠,品尝着来自惠州的荔枝,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东坡先生当年在惠州初尝荔枝时的喜悦。”
“它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让我与东坡先生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我仿佛能看到他当年在惠州,对着满树的荔枝,挥毫泼墨,写下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
“品尝惠州荔枝,让我对惠州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惠州,亲自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品尝更多岭南佳果。”
……
活动现场,不少眉山市民初尝惠州荔枝,纷纷表示,“荔枝不仅是东坡先生笔下的美味,更是惠州与眉山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
“千里送荔枝,这次活动,不仅是对东坡文化的一次弘扬,也是对两地情谊的一次加深。”钟雪平表示,接下来,惠州苏东坡祠与眉山三苏祠还会有更多的联动,共同来推动东坡文化,特别是东坡寓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希望通过更多联动,让全国和全球的观众,借此了解苏东坡,了解苏东坡祠,了解惠州。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