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子之心静待花开

全国模范教师雎远佳用爱和耐心点亮听障学生未来之路

2024年09月09日惠州日报教育
字号:T|T
    雎远佳在课堂上与听障学生进行互动。惠州日报记者徐园连 马雯轩(实习) 摄

雎远佳在课堂上与听障学生进行互动。惠州日报记者徐园连 马雯轩(实习) 摄

编前语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在惠州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市教育系统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代表,他们用爱与责任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育人篇章。为此,惠州日报特别策划,推出“庆祝第40个教师节”系列报道,我们将通过生动的笔触、真实的镜头,深入挖掘惠州教育战线上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展现教育工作者们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的精神风貌。

2024年度惠州市唯一获评全国模范教师的雎远佳,来自惠州市特殊学校。自2006年毕业至今,雎远佳在市特殊学校从事听障教育教学工作19年,其中担任班主任11年、语文备课组组长9年,还曾担任广东省熊瑶名教师工作室教研员,现任惠州市特殊学校教导处副主任。2024年5月入选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项目(2024-2026年)——中小学特殊教育名教师培养项目学员。

面对一群特殊孩子,她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用爱和耐心感动他们,帮助他们积极面对人生,充满信心走向未来。

用一盒牛奶、一个面包打动“酷”小孩

从事特殊教育以来,让雎远佳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临时接任了高二班主任,班里有个“酷”小孩对谁都爱理不理,上课就趴桌子,让她头疼不已。多次尝试走进他的世界,可是他连头都不抬,根本不看老师的手语,实在无法进行沟通,让人十分挫败。

“有一天,班里的学生跑来告诉我那个孩子病了,我及时将他送去校医室并陪伴在旁,刚准备让他吃药,想着他没吃早餐,就把我的早餐给了他。他没接,而是用手语问我:‘老师,你不吃吗?’我说:‘没事,你身体不舒服,你先吃。’他认真地用手语说谢谢,才默默吃起来。”

让人惊讶的是,病愈归来的他像变了一个人。这个孩子上课不再趴着桌,偶尔还会回答问题,也开始写作业了。“没想到,原来要打动一个孩子,只需要一盒牛奶和一个面包呀!”雎远佳说。

“我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值得被尊重。”雎远佳始终坚持与学生平等对话,以真心育人。每接到新班级,她都会多方面了解班里的孩子,用真诚尊重作为突破口,以朋友的方式分享学习与生活琐事,建立稳定的师生信任。

针对听障学生的性格特点,她留心观察、发现、了解学生的困惑与烦恼,耐心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心里,及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疏导心结。

“我校听障学生大部分来自较远的县区,小的时候就独自在外求学,大部分成长阶段都在学校度过。”雎远佳表示,特教教师有多重身份。首先,特教教师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知识体系以及形成人格品质的引导者;其次,是他们学习、生活的陪伴者、倾听者和见证者,还是他们与家人、同伴、社会联系的联结者。这些角色并不矛盾,反而相互交融,穿插在听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雎老师像妈妈一样,是我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倾听者,也是情感上的依靠。”在学生小华(化名)眼里,雎老师十分亲切,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存在。

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成绩

作为特教教师,雎远佳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我会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比如学生的听力损失程度、残余听力情况、口语能力、书面语水平和学习特点等。”她还通过看档案、与家长、以前的教师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品质等等,做个性化评估,为后面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制定奠定基础。

雎老师表示,2013级2名普校插班生刚来时完全不懂手语,无法融入集体,她尝试了很多方法对她们个别辅导。一个学期后,她们就能与同学老师熟练交流,完全适应了新学校的生活,高考双双被郑州师范学院本科录取。

2018级听障班女生较多,学习基础普遍薄弱,青春期问题、交友问题、亲子问题频出。雎老师采用平等对话、换位思考等方法关爱学生,联合科任老师帮学生们扬特长、补短板。例如,有一个从普校转来特校的学生小欣(化名),刚开始还不适应校园生活,和同学们不能正常沟通,雎老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教她手语,并找同伴帮助她尽快融入班集体。科任老师也一起关心她、呵护她。学生们在2020年疫情严峻时期坚持线上备考近4个月,最终取得了不错的高考成绩。

任启聪部高中语文教师10年来,雎老师先后教过的多届聋生均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2023届高三毕业生全部考上大学。

“雎老师一直是我最敬佩的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她给予我无数次的帮助。在我迷茫想退学的时候,她经常开导我、鼓励我,为我指引方向,让我能够坚持在这里完成学业。真的非常感激能遇到这位好老师。”学生小文(化名)激动地说。

让学生们像玩游戏一样去探索知识

雎远佳用心钻研教材,不断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在学习上,由于启聪部学生群体视觉比较占优势,但其思维水平与学习能力相较于普通孩子有所滞后,雎老师重视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她倾向于搜集并整合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视频与图片资源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感。

她积极带领学校语文科组尝试课程改革,不断探索听障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路径。雎老师在启聪部2019级进行了课改尝试,将课本上的知识融入生活中,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和演绎故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觉得学习变得有趣多了,也更容易理解。启聪部学生在视觉方面比较敏感,雎老师还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动手做实验、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她还非常注重评价学生的方式,不仅仅看考试成绩,还会看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情况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雎老师上课很有趣,表情很丰富,无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篇文章的意境,我们都能通过她的面部表情和手部动作来理解,领略课文的魅力。”学生小雨(化名)比划着说,在老师的课堂上,仿佛能身临其境,与作者对话。

十多年来,雎老师主要采用“以导促思、以导促学、以导促习”的模式,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习变得既有趣又实用。雎老师就像是魔术师,她能把每节课的内容整理得井井有条,让学生们学起来轻松又明白。她还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就像是量身定做一般。在课堂上,她会创造各种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们像玩游戏一样去探索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她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浇灌着小树苗,让特殊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2014年起,雎老师受聘担任学校语文备课组组长。语文科组教研氛围浓厚,教科研成果突出,获评2023年惠州市基础教育科研项目“惠州市示范教研组”。

“在我眼中,雎老师是位积极向上、满怀生活热情的引路人,她对待每一件事都秉持着严谨细致的态度,工作中保持着激情与动力。她展现出的耐心与细致,不仅体现在对教学任务的一丝不苟上,更在于她能够敏锐地体察学生的心理状态与身体状况,给人满满的正能量。”惠州市特殊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曾家苑说。值得一提的是,雎老师从未停止自我提升的脚步,她积极参加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项目,不断深耕教育科研领域,专业素养深厚。

除了学校内的辛勤耕耘外,雎老师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她手语功底深厚,多次承担校内外大型活动的手语翻译工作,多次到各区县派出所担任手语翻译,2014年至今一直担任媒体新闻手语翻译。

惠州日报记者叶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