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一座城

2024年12月29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旭日初升,惠州西湖笼罩在柔和的金色光芒中,犹如一幅画。杨振辉 摄

旭日初升,惠州西湖笼罩在柔和的金色光芒中,犹如一幅画。杨振辉 摄

□向阳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每天奔波于车水马龙的路上,风驰电掣的途中,多少人会留意沿途风光,用心丈量轮下的土地?

我住惠州城南,上班在城北,每天过桥跨江,南北穿梭,奔袭劳碌。日复一日的“南北之旅”,虽然枯燥,却能看到一路别样风景。

从城南出发,经麦地路、鹅岭西路、鳄湖路、下角南路、江菱路,过合生大桥,抵达江北,中间不长的几公里路,穿城而过,更是穿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惠州西湖。一路山水一路风景,一路历史一路文化,人在车内,有一种奇幻的穿越感。

(1)

这一路,山也美,水也美。

——这是一条风光优美的景观路。

人在车中坐,景从窗外过。飞鹅岭、螺山、高榜山、紫薇山、丰山,鳄湖、菱湖、平湖……山一程,水一程,湖光山色总相随,车窗外摇曳斑斓的美景变幻,让人如在画中穿行。“半城山色半城湖”,惠州,这个大湾区城市的自然禀赋和山水特质在这条路上展露无遗。

山,总是青翠葱茏;水,总是宁静秀媚。清晨,幽静的山倒映在湖面上,层层涟漪,淡影浮动,山水相依。多少年了,它们一如既往地爱着、恋着。淫雨霏霏的日子,薄薄的雾笼罩着山和水,山影便与波光融为一色。西湖岚霭缥缈处,烟霞堤上烟霞桥,仿佛一个长发飘逸的美女,伫立湖畔。遥想当年,与南华寺、天竺寺、灵隐寺等古刹齐名的永福寺犹在,烟霞桥与之遥遥相对,于是有了“野寺岚烟”的西湖古八景之一,“世上黄尘吹不到,烟霞桥外白云封”,该是多美的意境啊!

当然,一路不只有“野寺岚烟”的想象。车从湖畔过,更多的美景接踵而至,诗情画意如一帧帧屏保美图刷过眼帘。“苎萝西子”——惠州西湖在这一路向人们展示的只是一个侧脸;而不远处,白鹭翩然,牵引你的视线投向西湖纵深处,百花岛语、红棉水榭、玉塔微澜……各种胜景便依稀可见,也许只是惊鸿一瞥,但足以惊艳时光,更别说作别江菱路那一刹,还能看到丰渚园全景。粉墙黛瓦的建筑,曲径通幽的廊道,飘然独立的亭子……江孝子亭外,荷花点点,引人遐思。

(2)

这一路,山不高,水不深。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路山水深处,是一路文化。

——这是一条意韵悠长的文脉路。

不说别的,只看那水,层层涟漪之下,涌动的都是千年故事。毕竟,这是惠州西湖。杨万里说,“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这是可以跟杭州西湖媲美的地方呐!“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历代以苏东坡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为西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因而,西湖自然肌肤之下的内在美,不仅是多少画纸无法描摹的,也是多少诗文难以言尽的。南湖、平湖、丰湖、鳄湖、菱湖,五大湖区,每一滴水都述说着光阴的故事。

途经鳄湖路,总能与那一方湖区相遇。悠悠鳄湖,又沉淀着多少文化?林木幽深之处,鳄鱼岛匐在水中,若隐若现。鳄鱼岛早就没了鳄鱼,而与之遥遥相对的烟霞桥,依旧有东坡的身影。那位千年前的文豪,仕途困顿,寓居惠州,却依旧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毫无半点心灰意冷,一头扎进惠州城建中。自然,西湖近水楼台,坡仙履屐之处,便有了鳄湖的放生池,有了婉约如诗的烟霞堤。与鳄湖隔着一箭之地的永福寺,当时也迎来了一位座上宾。宋绍圣二年(1095),寺中兴建海会殿,东坡可是捐了款的,“助三十缗足,令起寝堂”;不仅捐款,还亲作《海会殿上梁文》,“瑶阶肪截,碧瓦鳞差,庶几鹫岭之雄,岂特鹅湖之冠。”想当年,坡仙游历永福寺,“瞻云峰之秀媚,水月澄虚,凡树影、溪声、鸟啼、花落,何非庄严妙丽”,该是何等的诗意。

永福寺鼎盛光景早已湮没在时光的荒草丛中,而烟霞桥永在西湖眺望,深情款款,却又飘然尘埃之外,一如遗世独立的居士,看那水波潋滟、玉塔微澜,品那柳色如烟、孤山青翠,听那群鹭啾啾,鹧鸪声声。倏忽千年,那个修烟霞堤的宋人,依旧在诗词里吟唱西湖……

(3)

这一路,山宁静,水宁静。山水凝固的静好时光深处,是一段热血沸腾的历史。那热血,如同湖畔路旁的炽热红棉,在春日暖阳下激情绽放,云蒸霞蔚,映红晴空。

——这是一条热血之路、英雄之路。

车子驶离麦地路,驶上鹅岭西路或鹅岭立交。路的北侧是高70多米高的飞鹅岭,从车窗外一闪而过。那葱绿风景深处,又藏着多少历史传奇和热血往事!

惠州,别称“鹅城”。这个“鹅”,就是飞鹅岭的“鹅”。据说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南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梦游”罗浮的传说相关,更与苏东坡有关。北宋绍圣三年(1096),秋冬之交,一个暖阳和煦的日子,东坡先生为自己的新房举行上梁仪式,现场挥毫,兴致勃勃写下《白鹤新居上梁文》,“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鹤观一峰,独立千岩之上。”从此,惠州的别称“鹅城”便正式出现在文字记载中。如今,飞鹅岭东门建有牌坊,西门入口处摩崖石壁上刻有苏东坡题写的巨大“鹅”字。

若登上飞鹅岭,不仅可“飞鹅览胜”,俯瞰城市山清水秀、西湖旖旎风光,更能于密林中看见碉堡、战壕,感受惠州的厚重历史。

飞鹅岭向来是兵家重地,扼惠州南大门,“铁链锁孤舟,浮鹅水面游。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近代历史上,这里曾上演了一个个热血故事。

近百年前,国民革命军东征时,周恩来曾亲临飞鹅岭指挥战斗。当时,飞鹅岭是东征军的炮兵阵地和指挥据点。如今,山上仍保存有战壕、机枪掩体等遗迹。山上建有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士群雕、黄埔军官学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上刻有241名阵亡将士英名。石雕上有聂荣臻元帅的题词“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士”。

烽火岁月中,在这座小山上牺牲的,何止241名东征战士?1938年10月14日,侵华日军向惠州发动猛烈攻击。当时百余名刚从各地中学新招的学生军,为掩护民众撤退,坚守飞鹅岭阵地与日军殊死搏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东江浩气”何止一处!下鹅岭立交桥,沿鳄湖路、下角南路往前,到丰渚园。一路之隔,是丰山。山口是丰山公园入口,进入公园,沿着宽阔的麻石路拾级而上,不一会就到山顶,这里南望鳄湖,北看菱湖,远眺东江,佳景尽收眼底。然而让人震撼的不是湖光山色,而是抬头看见一座纪念碑,那直上云霄的气势,令人肃然起敬。山顶的烈士公园四周松柏森森,正中屹立一座16.7米高的烈士碑,庄严肃穆,碑上有聂荣臻元帅题写的“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铜铸浮雕和花岗石人物圆雕栩栩如生,再现了革命先烈的英雄风貌及丰功伟绩。

当年烽火狼烟中的热血捐躯,换来今天万家灯火的岁月静好。你可知道,这一路上习以为常的风景,是何等壮怀激烈的回响!

(4)

热血和牺牲换来和平,换来希望。这一路,车流滚滚之中,风尘仆仆之中,在穿越历史回响里,希望和未来也跃然眼前。

——这是一条希望之路。

车子驶过鳄湖路、下角南路、江菱路,往北,目光越过西湖,便可眺望气势恢宏的市区江北一角。驶离江菱路,上合生大桥,视野开阔,只见东江浩浩,波光粼粼;北岸,是高楼林立的城市CBD,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这个城市的另一面:魅力和活力,又是另一番景象,让人激情澎湃。

清晨,城市天际线处,旭日冉冉升起,金色光芒笼罩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