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的瞬间

□张金华

2025年02月09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岁月无声,四季辗转,眨眼间霜叶缤纷,寒意渐浓,然而岭南的冬天却是绿意盎然,岁月的车轮已驶入新的一年。过往的时光,有着一个又一个温暖的瞬间定格在逝去的日子里,令人感慨、难以忘怀。

回首写作路,虽曲折不易,但我依旧热爱。读书开眼界,写作慰心情。书读多了,亦有了倾吐一些读书心得的冲动。有时候,想到一个好词、一句温暖的话语,甚至一段感人的场景,这些瞬间的灵感像繁星一样浮现在脑海里,我随即记下这些来之不易稍纵即逝的片言碎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起写作的过程,感动的事颇多,其中就有家人的助力。每有新作出炉时,我会在茶余饭后拿出来让家人先睹为快,让大家各抒己见。

记得有一次,读初中的儿子对我的一篇新作提出了质疑。他说:“这篇文章中既然引用了民间典故,何不用‘传说’,用了‘据说’衬托不了典故的神秘,反映不出典故所要表达的真实寓意;整篇文章前面用了时间顺序,后面又用了空间顺序,前后不一,起承转合会不会冲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的质疑让我脑洞大开,豁然开朗,小小年纪理解很到位,分析得有道理,令我刮目相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读初中的儿子既然说了个一二三,那一旁念小学的儿子也不甘示弱,每次也要从文章中找出他所认为的瑕疵。有时为争论修改一个词语,他时不时地搬出了“我们老师讲的”,来佐证他观点的合理性、正确性。

在写作过程中,我有过像王安石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文经历,也有过如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执着与纯粹,欲求得“语不惊人死不休”,精益求精地锤字炼句,煞费苦心地谋篇布局,一丝不苟,精雕细琢。

每一次这样的家庭“会稿会”场面,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着、争辩着,好不热闹。大家在交流中抒发了见解,在讨论中汇聚了共识,虽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差异,但这些“见解”融入新作或许就有了新的看点。

凡人微光,感动你我。在一次次“研讨”“推敲”中,我的一些作品散见于报刊,不仅给人以信心和力量,还传递着人间真情,有的还收获了奖项,这些时时鞭策着我、激励着我。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综观往昔每一次这样感动的瞬间,让我的生命活出了不一样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