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惠州市各金融部门主动担当,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服务理念,建立精准式服务场景、全链条风险防控、溯源式纠纷化解三大体系,打造“惠民-护民-安民”三位一体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新生态。
智慧服务延至“最后一公里”
在惠东县某农贸市场,海鲜摊主陈伯展示着收银台醒目的收款二维码,赞道:“现在乡镇到处可用移动支付,省去了找零麻烦。”202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联合惠州市政府办公室,在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基础上,持续推进移动支付下沉乡镇工作,提前一年完成“移动支付基层全覆盖”的目标。目前,全市49个乡镇全部达到移动支付普及应用标准,推动近3万商户完成移动支付受理环境改造,指导银行机构铺设1354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取款、转账、社保缴费、生活缴费等便民服务。
为让老年群体同享便捷的金融服务,全市763个银行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65岁的李阿姨通过银行“长者关怀窗口”,仅用8分钟办妥社保卡补办业务。“在老年服务窗口办事每次都很快,给银行服务点赞!”李阿姨对记者说道。
小微企业融资“精准滴灌”
精准滴灌,惠及万千经营主体。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下,惠州金融监管分局实施小微企业融资“精准滴灌”工程。通过高效统筹与精准对接,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效率与覆盖面,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难题。
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全市共走访各类经营主体20.2万户,全省排名第1,各类经营主体走访覆盖率达到32.4%,辖内银行累计向1.2万户经营主体提供授信421.77亿元,向1.2万户经营主体放款292.34亿元,累放贷款利率3.48%,较机制建立前下降32bps。仲恺某高新技术公司在年底遭遇资金周转及贷款合同到期的境况,该企业在首次授信审核中存在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长期债务占比严重超标等问题,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下,银行为其定制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一对一指导梳理财务数据,规范报表记录,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该企业最终满足无还本续贷政策,两周内成功获得续贷资金。
风险治理锻造“金融安全盾”
在金融安全领域,惠州市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通过“清源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构建全方位风险防控网络,并强化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同时针对电信诈骗与黑灰产乱象展开重拳出击,有效锻造了坚实的“金融安全盾”。
非法金融“清源行动”。一是专项整治成效显著。惠州市政府办公室2024年5月启动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开展了多轮涉众金融领域矛盾纠纷风险排查,挖掘出一批线索,联合公安部门有效处置了一批案件,惩处了一批违法分子。二是织密风险防控网络。依托“社会网格+金融网格+公安警格”联动机制,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已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抓早抓小、同防共治”的工作格局。三是跨部门跨区域联合作战。落实“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的要求,惠州市政府办公室明确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主体责任,形成跨部门跨区域联合作战,帮助一批涉案集资人员跨区域挽回损失,协助多起省外案件涉及集资人在惠的稳控工作。
电诈治理“高压防线”。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联合惠州金融监管分局指导各银行机构织密“技防”+“人防”安全网络,与公安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基层联防联控+涉案账户快速倒查+可疑账户线索双向移交”电诈治理防线,全市700多个银行网点与公安派出所“一对一”结对,建立涉案账户快速倒查机制、资金快打跨区域协查线索快速倒查机制“双机制”。2024年以来,累计拦截可疑资金1800万元,堵截柜面异常取现262笔,金额1972万元,协助公安机关返还受害人被骗资金900余万元。
黑灰产乱象“重拳出击”。一击自媒体直播乱象。我市各保险机构发动全员收集黑灰产自媒体直播视频号线索,建立打击黑产奖励机制,对直播乱象“零容忍”。二击异地窝点。对异地窝点线索及时上报,形成省、市、县“一盘棋”工作合力。三击串通行为。对涉嫌串通行为的离职人员发起法律诉讼,我市某保险机构2024年一审胜诉2起。四击有组织黑灰产。搭建“一诉三留”工作机制、开发“代理退保黑产登记管理系统”、印发退保黑产面见素材包,在行业协会牵头下,我市各保险公司联合成功打击本地黑产窝点1个,协助打击异地窝点3个,行业协会汇总线索7条,向公安机关移送线索3条。
纠纷化解开辟“枫桥经验”新实践
在金融纠纷化解方面创新实践,惠州市通过设立行长(总经理)“直通车”平台、成立金融纠纷调处中心及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开辟了“枫桥经验”新路径,有效提升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质效。
首创行长(总经理)“直通车”平台。我市银行、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创建惠州行长(总经理)消保维权“直通车”平台。市民杨女士到银行柜面办理对公账户变更业务,因资料不齐无法办理,其心生着急,通过行长(总经理)“直通车”平台投诉。银行接到直通车投诉工单后,安排网点副行长联系杨女士,了解无法提供所需资料的具体原因,并当场给出解决方案。“没想到扫个码就能解决问题!”杨女士对此表示非常满意。行长(总经理)“直通车”平台就像“急诊室”,上传问题,一键提交,接诉办理。该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收到诉求778条,结案773条,结案率99.36%。
成立惠州市首家金融纠纷调处中心。市民邓先生疫情期间失业,生活陷入困顿,信用卡贷款已逾期2年多。惠州市惠阳区金融纠纷调处中心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其及相关银行进行调解。邓先生从抵触对立,到理解信任,最后接受方案,最终实现事心双解。惠州市惠阳区金融纠纷调处中心作为惠州首家金融纠纷调处中心,旨在通过非诉方式化解金融纠纷,破除涉诉贷款维权成本高、周期长等难点痛点,目前已有7家银行机构入驻,受理案件292起,拨通电话3605通,推动金融纠纷调处模式由粗放式转型为精准式。
搭建金融纠纷溯源治理协同工作机制。惠州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印发《惠州市金融司法协同工作机制建设方案》,建立惠州市金融司法协同机制,采用“1+3+N”模式,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法院牵头,惠州仲裁委员会、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公证处、惠州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参与,推进辖区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纠纷“一站式”治理。惠州金融监管分局与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工作备忘录,指导惠阳金融监管支局、博罗金融监管支局分别与区县法院签署备忘录,推动市、县(区)两级金融纠纷有序分流。惠州市保险行业协会及调解组织打破地域壁垒,与深圳市同业部门构建跨区域金融纠纷协同处理机制,共同研究跨区金融纠纷典型案例,探索化解渠道,共享金融宣传教育工作经验,跨区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迈出扎实一步。
惠州日报记者伍磊
通讯员李月玲 阙锐 曹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