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镇以合作社形式大力发展茶产业

石芽坝春茶即将上市

2025年03月27日惠州日报博罗新闻
字号:T|T
    村民在基地采茶实现灵活就业。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摄

村民在基地采茶实现灵活就业。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摄

春茶,茶之上品也。在博罗县湖镇镇,石芽坝山茶经历了冬季的积蓄后,带着春的韵味吐露新芽,石芽坝山茶春茶进入采摘期。

石芽坝山茶是当地的茶名片和农业名片。在几代茶农的精耕下,石芽坝山茶韵味愈浓,品质愈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让这张名片愈发闪亮。

一年的“钱”景看春茶

春意阑珊之际,正是新茶吐翠、茶香正浓之时。在湖镇镇石芽坝山茶的种植基地,茶农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于葱郁茶垄间,指尖轻舞,采下这一片片春的馈赠。

蔡美连是外来媳妇,但是家中常年制茶,她也已成了“老茶农”。家中种有石芽坝山茶7亩,她采摘,丈夫炒制。蔡美连告诉记者,石芽坝山茶以“茶色清、香味醇、回甘久、耐冲泡、品质高”的特质,被越来越多的茗茶爱好者喜爱。家里的春茶还未上市就有茶商过来订购,基本供不应求。

在湖镇镇,有个地区叫“石芽坝”,又名“大肚金刚”,而今为湖镇镇水库移民“三村四组”(包括光辉村岗二村民小组、黎镇村民小组,岗南村石新村民小组,下村村神二村民小组)所在地。这里形成了以石芽坝茶山为中心,以岗二村民小组、神二村民小组为代表的石芽坝山茶种植、制作专业自然村,“家家是茶农、户户会制茶”的家庭式手工作坊产茶格局日趋成熟。目前,石芽坝山茶种植面积约735亩,其中茶山片区570亩,茶园165亩。

春天是山茶生产的重要季节,春茶品质优,产量也较高。“一年的‘钱’景,就看春茶了。”蔡美连打趣地说,石芽坝山茶春茶价格一般为每公斤600元至800元,紫芽茶每公斤更高一些,约每公斤1200元到1800元。

推进山茶三产融合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的落地实施,石芽坝山茶产业发展越来越好,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发展。

邓红星是湖镇镇下村村神二村民小组小组长,也是村里的种茶大户,种有石芽坝山茶100亩。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得益于上级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石芽坝山茶的生产开始了机械化进程。邓红星在摘茶时也尝试机采,在炒茶、揉捻、杀青、选茶时适当采取了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成本。制茶时,他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来选择机炒或者手工炒制。

蓬勃发展的茶产业不仅成为当地茶农的主要增收渠道,也为当地及周边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邓红星说,大规模的茶园都会聘请村民来帮忙修枝、采摘、制茶等。陈阿姨60多岁,她在照顾孙子的间隙,会到茶园采摘茶叶,一天有120元的收入。这些天,蔡美连采完自家茶叶,也到其它茶园帮忙。她说:“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何乐而不为?”

茶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人才回流,邓红星就是其中一个。他于2014年从深圳回到家乡,“希望通过大家一起努力,让更多人知道石芽坝山茶。”“90后”茶农钟振东则是更早一批回流的年轻人。而今,他不仅是种茶和炒茶能手,还成立了博罗县石芽坝山茶专业合作社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以茶为媒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湖镇镇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产业,并以合作社的形式集中推广,打造石芽坝山茶品牌,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接下来,湖镇镇将把石芽坝山茶做优做强,推进三产融合,让石芽坝山茶从山里走出去,走向更大的市场。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通讯员湖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