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惠阳十件民生实事出炉

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为重点就业群体提供岗位等暖心项目惠泽市民

2025年03月31日惠州日报惠阳新闻
字号:T|T
    淡水街道就业驿站为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等服务。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淡水街道就业驿站为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等服务。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3月28日下午,惠阳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经过大会票决,从13件候选民生实事项目中,确定了2025年惠阳区10件民生实事。今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打造文明和谐的幸福之城。

区人大代表票决确定十件民生实事

2024年11月以来,惠阳区政府通过在区政府门户网站、惠阳发布面向社会公众发布公告,向各镇街、区直部门印发征集候选项目通知,与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征求意见建议。

经认真研究和充分论证,遴选出13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了《惠阳区2025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汇总表》,分别经六届109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六届区委第143次常委会会议、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51次主任会议、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惠州市惠阳区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细则》,2025年计划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为10件,候选项目13件(含差额3件),按不低于30%的差额比例实行差额票决。经过大会票决,与会区人大代表从13件候选民生实事项目中选出10件,涵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防洪排涝等群众关心关注事项。

将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免费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

除了办好票决出来的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今年惠阳还将加强重点群体服务保障、倾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惠阳将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推动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以上,促进困难人员就业400人以上。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提升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水平,建设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任务。

用心守护“一老一小”是今年惠阳区重要民生工作内容之一。今年,惠阳将为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免费上门服务,新建长者饭堂3家。加快建设区级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推动全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5.5个以上,推进城乡公共适儿化改造,助力惠州建设国家第四批儿童友好城市。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年惠阳将加快推进惠阳高级中学新校区一期、区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工程建设,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和集团化办学,加快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改革,推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交流轮岗。

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上,今年惠阳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建成启用区第二人民医院一期、区儿童医院一期,完成沙田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项目。

在筑牢安全稳定防线上,惠阳将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完成淡水河综合整治先行段工程,启动项目一期建设,加快二期、三期前期工作,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吴永霞 陶惠萍

十件民生实事

1为孕妇、新生儿提供出生缺陷筛查服务

为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超4700名;为新生儿免费提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蚕豆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听力筛查超5600名。

2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

新建、改(扩)建学校4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570个;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270个。

3提升食品安全抽检水平

开展食品抽检超5000批次,达到每千人5批次;完成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超68400批次。

4实施交通拥堵点和隐患点治理

完成5个交通拥堵点、隐患点整治;推动惠大高速辅道(一期)改扩建工程建设。

5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完成35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6提升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水平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202元、270元提高到209元、280元;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2295元提高到2375元。

7加快淡水河防洪排涝项目建设

完成淡水河防洪排涝项目先行段(城防段拓宽工程、桥背排涝站扩容改造工程、联想工业园段整治工程)主体工程建设。

8为重点就业群体提供就业保障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采取“线上+线下”“区+镇街”等方式举办招聘会,为重点就业群体提供岗位7万个;探索推动区内劳务派遣企业及其合作的劳务派遣单位开设工资专户。

9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新改建农村公路超10公里;拆除重建农村危桥3座。

10加快对接深圳连接路建设

推动沿湖路、旺多路等对深连接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