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肇高速惠州段项目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智慧建造

科技创新赋能项目建设提“智”增效

2025年04月0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广东惠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研发的“盖梁支架无人化智能安拆技术”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 图片由广东惠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提供

广东惠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研发的“盖梁支架无人化智能安拆技术”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 图片由广东惠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提供

应用“盖梁支架无人化智能安拆技术”,实现高空作业低空化;隧道开挖采用“渐变转换”创新工艺,每次工法转换可节省1.5个月工期……在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战略部署指引下,广东惠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增公司”)锚定智能化建造发展方向,针对当前惠肇高速惠州段项目建设中部分施工工艺存在的安全风险较高、作业效率较低等痛点问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应用,推动项目建设提“智”增效。

智能建造

研发“盖梁支架无人化智能安拆技术”实现高空作业低空化

惠肇高速项目惠州段是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的第一横“沿江轴线”。项目起于惠城区江南街道,与规划金鸡大桥顺接,途经博罗县,终于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与花莞高速公路石滩东枢纽相接。项目总里程约65.468公里,涉及的桥梁、互通等设施较多,在施工中广泛应用盖梁结构。在桥梁施工中,盖梁支架传统的安装拆除工艺存在安全风险高、作业效率低等痛点问题。

“针对痛点问题,我们将盖梁施工列为智能建造重点攻关方向。”惠肇高速惠州段土建6标段党支部书记古苏宪介绍,在惠肇高速惠州段项目企业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惠增公司联合项目组组建专项技术攻关团队,党员骨干主动担当,历时9个月成功研发“盖梁支架无人化智能安拆技术”。

惠增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曾煜是专项技术攻关团队的骨干,他介绍,传统盖梁支架搭设需大量持证高空作业人员配合大型吊车高空作业,安全风险突出且成本居高不下。该技术通过“智能动力+榫卯锚固+智能预警”三重技术融合,实现高空作业低空化,使传统班组高空安拆支架的作业流程转换为地面安拆,高空作业风险等级由原来的“Ⅲ级”降低为“Ⅰ级”。地面安拆在减少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单个盖梁施工周期缩短3天,机械台班费用降低65%。

值得一提的是,安拆装置使用过程中通过内置AI系统可进行区域异常识别,起重吊装过程中若有工人误入区域可自动急停并及时响应报警,异常结束后方可继续作业。此外,团队首创“可视化操作规程”,将传统传帮带模式整合为数字化培训,帮助工人快速了解个人操作重点和难点。

“盖梁支架无人化智能安拆技术的成功实践,标志着惠增公司桥梁施工正式迈入‘智能建造2.0’时代。”曾煜介绍,该技术通过工艺重构、安全革新与效率跃升,不仅攻克了传统施工的痛点,更探索出一条“技术研发—标准输出—生态构建”的创新路径。目前该技术已在项目全线成功推广应用,下一步将着重完善标准体系、制定标准化手册、培育专业人才,实现经验可复制推广。

创新工艺

采用“渐变转换”新工艺开挖隧道提升施工效率

观洞隧道为惠肇高速惠州段项目全线控制性工程,长度2.28千米,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聚焦隧道施工重难点,惠肇高速惠州段项目企业临时党支部成立“观洞隧道突击队”,划分党员责任区,党员带头深入一线紧盯关键工序。同时,组织党员参与班前会,协调参建各方资源,推动质量监管与安全生产同向发力,技术攻坚与管理创新并驾齐驱,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观洞隧道开挖采用‘渐变转换’的创新工艺,实现了掌子面不停式工法转换。”惠肇高速惠州段项目2标段党支部书记庄晓向记者介绍,与传统工法相比,新工艺每次工法转换可节省1.5个月工期。由于单洞单侧至少需进行2次工法转换,本项目预计可节约3个月工期,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

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工艺等在“危、繁、脏、重”施工中具有良好的人工替代作用和施工质量优势。记者从惠增公司了解到,惠肇高速项目自开工以来,坚持党建引领项目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技术赋能党建的原则,紧跟时代步伐,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打造智慧型工地。目前,项目已成功部署全线自动巡查无人机进行安全监控和施工管理,布设可移动式4G监控摄像头、4G无线云广播终端,建立施工安全远程监控中心,实现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监管,助力安全生产提质增效。

今年,惠增公司将锚定全年完成投资47.5亿元的目标,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应用,全力攻坚桥梁、隧道、路基等控制性工程,不断提升施工管理和安全监控水平,助力项目高质量建设。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