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2025年04月0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今年全国两会上,“杭州六小龙”的成功之道备受关注,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也成为热议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说白了,营商环境的实质就是政商关系。良好营商环境之于企业,犹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这些年,包括惠州在内,各地都在致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整体而言,今天的营商环境相比以往确有很大改善,但优化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也不会有句号。

看问题,要看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政商关系中,政府对企业的影响无疑是主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则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

(一)

政府无事不扰,企业才能安心发展。

无论科技创新,还是企业运营,归根结底都要靠人。于人而言,在一个友好宽松的环境,容易灵光闪现;不被过多干扰,可以集中精力做事情。

对企业尤其是身处前沿赛道的科创企业来说,一个包容宽松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杭州六小龙”的崛起,与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分不开。“我们都是搞技术出身,不擅长和政府打交道,杭州的‘无事不扰’对于我们专心研发帮助很大。”杭州一科创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坦言,企业10年前落户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政府这种做法。

无事不扰,并非放任不管,而是非必要不扰。现实中,一些地方对企业的非必要“打扰”过多过频。比如,有些涉企检查因为缺乏统筹和监督,主管部门“多头执法”“随意执法”,检查一个接一个,甚至出现“某企业一年被执法检查超百次”的情况。一次次检查如同一场场“车轮战”,企业不仅苦于迎送、疲于应对,其正常生产经营也受到影响。

无事不扰,正是要通过最大限度减少政府“有形之手”的微观干预,为企业提供更加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以充分释放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眼下,各地纷纷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推进,“无事不扰”被写入市场监管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比如,北京市推行综合监管“无事不扰”白名单试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推行“企业宁静日”制度,江西省赣州市设立企业“安静生产期”。

惠州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积极实施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抽查,降低对信用低风险企业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同时提高对信用高风险企业的抽查比例和频次,让市场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有效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这些为企业“防打扰”减负担的制度设计,让企业可以一心专注发展,为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创造了良好营商环境。

(二)

政府有求必应,企业才有信心发展。

如果说“无事不扰”,是为清;那么“有求必应”,则是为亲。前者反映服务理念,后者体现服务效率。

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理应是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而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必是基于亲清的政商关系。在这种环境下,企业才能静心研发、安心经营、放心发展。正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代表在发言时所讲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担心的从来不是竞争有多激烈,而是竞争条件是否公平;他们守法经营并不需要“溺爱”,而是需要政府“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就是要回归本位。换言之,就是要通过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让政府工作重点切实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惠州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比如,创新政企沟通交流机制,建立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千方百计助企减负纾困。创新设立“1+6+1”指挥部工作专班机制,由市领导“包干”推进项目建设,更是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惠州速度”,如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从最初谈判到获批和开工,仅用时18个月;国家“两大科学装置”项目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原本需要9个月的行政审批工作。

政府是市场管理主体,企业是市场活动主体,二者的良性互动直接影响市场经济发展质量。“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核心要义,也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关键路径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无事不扰”绝非政府不作为,而是对治理智慧的高度考验,体现的是对市场规律的敬畏;“有求必应”并非完全依赖政府,而是对主动担当的积极回应,彰显的是对主体权利的尊重。明确“无事不扰”边界,设立“有求必应”规范,政商交往才会既有“温度”又有“尺度”。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用好企业服务“直通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这是全市新一年的政府工作部署,更是惠州致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庄严承诺。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当好“守夜人”筑牢公平基石,化身“服务员”破解企业烦恼,不断让“放管服”改革落地兑现、“店小二”精神落实变现,城市定将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成长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当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实现良性互动,企业发展必将“如鱼得水”,经济生态亦必将“活水长流”。

惠州日报记者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