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父母家的左邻右舍都知道,两位老人不仅经常在家里设宴,而且设的还是无“机”家宴。要问啥叫无“机”家宴,那得听我从头聊起。
二十多年前我父母相继退休,日子过得悠然自在,老两口平时很少有事烦劳我们兄妹几个,唯独要求我们每个双休日回老家聚餐。如此聚餐活动,除了新冠疫情期间,多少年来从没间断过,似乎成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条“铁规”。
刚开始,全由父母动手在厨房里忙碌,后来为了不让他们太辛苦,我们兄妹几个轮流去父母家动手“烧炒煎煮”。再后来我们兄妹几个约定,凡去父母家聚餐时,我们每家都带上四、五个各自烧制好的菜肴等,到了那儿稍加整合,一桌子丰盛又可口的菜肴就成了。
由于我们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以往的家庭聚餐不但按时进行,而且每次宴席上都是欢声笑语不断,推杯换盏连连,父母也非常称心满意。然而在后来一段时间里,家庭宴席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饭桌上笑声少了,话语稀了,气氛变得有点沉闷,大家吃喝也不像以前那样上心了,而其中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手机。因为我们这些当晚辈的在吃饭时都习惯把手机往自己面前的桌上一放,并时不时地在上面划弄几下,连一些孩子也开始边吃饭边玩手机。对于这样的场面与氛围,父母是不满意的,也是从内心反感的,他们想不通大家边玩手机边吃饭也叫聚餐?为此,母亲好几次在餐桌上婉转地提醒过、劝阻过,但每次都收效甚微。
经过一段时间的忍耐,父亲终于发话了,在一次家宴开始前,他果断地宣布:“我的家宴席上除了酒水、饮料以及菜肴外,不能有与吃喝无关的物件存在,尤其不允许把家庭宴席变成‘有机宴’。”接着他又严肃地说:“请大家务必配合一下,饭前必须把各自手机交上来,放在饭厅一边集中保管,饭后统一归还。”父亲的这一决定让我们当晚辈的才意识到吃饭时玩手机确实不妥,不仅干扰了宴席氛围,而且也大大扫了两位老人的兴致。再说父母的话,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一直就是“圣旨”,于是大家都自觉地把手机交了上去,从此我们家的宴席上再无“机”的踪迹,并真正成为上面所说的“无机宴”了。
手机上交了,宴席氛围又好了,但问题来了,一旦有人手机响了怎么办,有人一旦来了要紧电话怎么办。父亲马上“出台”了两项“配套措施”,一是凡集中保管的手机一律按机主年龄大小有序放在餐厅边的一张小桌上,并让大家记住自己手机的“位置号”,手机响了大家都会听到,继而知道是谁的手机在响;二是凡需要接听的电话,机主必须拿到室外去操作,而且力求长话短说。这些措施很合理也很人性化,所以马上得到大家的赞同,也更加自觉配合打造“无机宴”。
如今父母家的聚餐活动依然按期进行,至于无“机”家宴也一直在延续,聚餐现场的氛围更加亲切热烈了,尤其是父母,他们也更加开心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