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和妻子合编的小册子付梓。这本小册子,收录了我历年在媒体刊发的两百余首顺口溜。这个集子,我敝帚自珍并美其名曰“媒好之歌”。
在幽幽的油墨香味中,历年来关于顺口溜的创作记忆涌现脑海。我自1972年参加工作后,就渐渐喜欢上写顺口溜,联系实际,在工作之余进行创作。
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我写的题为《干》的顺口溜,刊登在《惠阳报》上。看着自己的手写字变成铅字,我很有成就感,激发了更大的创作激情。1982年4月,改革开放初期,我看到深圳特区一些男青年“男扮女装”的现象,颇为奇特,于是创作了一首题为《男姑娘——为经济特区一些男青年画像》的顺口溜:“头发弯又长,披散双肩上。时而穿花衣,时而着红装。背后乍一见,俨然美女郎。对面瞧一瞧,胡须挂唇旁。是男不像男,非女女模样……”这首顺口溜发往《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没想到被采用刊发,令我欣喜万分。
工作生涯,写顺口溜断断续续,稿纸大多藏于抽屉,屡有得意之作,也较少与人分享。
10年前,我正式退休,有了宽裕的时间去专注顺口溜的写作,笔耕砚田,快乐吟唱,成为我退休生活的写照。我喜欢外出旅游,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还以笔游的形式把广东省470多个旅游景区写成顺口溜,同时也把在国内旅游的感受和趣事记录下来,累计600多首,印成几本小册子,供自己品读和亲朋好友鉴赏,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好评。
这期间发生的一件暖心事,也让我难以忘怀。当年《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发表顺口溜《男姑娘——为经济特区一些男青年画像》后,编辑部寄来8元钱稿费。但当时部队没有订阅这份刊物,所以一时找不到这期报纸。后来到处托人寻找,均未找到。2023年9月的一天,妻子在手机上发现山东某家公司可以帮助人们找到生日那一天的几种报纸,赠送原版老报纸配以精美包装作为礼物。我从中受到启发,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去找那张报纸。于是,我就按照要求和程序在手机上进行操作,两三天后,一份原版报纸寄到我家。看到这份让我挂念了41年的报纸,我既高兴又激动,迫不及待拿出报纸翻到第四版,看到自己的作品印在纸上,让我兴奋不已。
我统计了一下,自己历年创作的顺口溜有两千余首,其中有210多首被媒体采用。小册子付梓后,我喜赋一首顺口溜:“两千多首顺口溜,喜获创作大丰收。媒体刊发两百多,开心幸福有成就。笔耕不辍在路上,步伐铿锵坚定走。晚霞满天夕阳红,不负韶华竞风流。”
清代岭南诗人黄遵宪有诗云“我手写我口”,我云“我手写我心”。桑榆虽晚,但为霞满天。写顺口溜,记录人生点点滴滴,让我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是一件无比惬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