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时,我的目光无意间落在了楼下围墙的角落。一小片鲜艳的花朵映入我的眼帘。那里,曾是一个残破的大浴缸,里面堆满了建筑废料。而今,一片太阳花沿着浴缸的裂缝,伸出自己娇小的身体。
玫红、鹅黄、浅粉、橘红,一簇簇,编织成一条五彩斑斓的小溪顺着浴缸蜿蜒而下。没有肥沃的土壤,它们依然在阳光下挺直身躯,舒展嫩叶。
在遥远的世界屋脊,生命也在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顽强。纪录片中,早春的青藏高原一片冰寒,远山银装素裹。然而在这一片沉寂的大地上,一抹亮眼的粉色打破了单调的画面。那是光核桃树,正绽放出一树树粉红的云霞。光秃秃的枝干上,没有一片绿叶,只有一簇簇粉红的花朵。花瓣薄如蝉翼,却又饱满地舒展开来。迎着凛冽的寒风,花树在风中舞动着,同时也借由这一阵阵的狂风将花粉送向远方。
如果说,高原上的光核桃树是生命的颂歌,那么,角落里的苔藓则是生命的低吟。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里,终年阴冷潮湿。在这恶劣的环境中,一片片青绿却带来一抹生机。我俯身凑近去看,发现那些充满生机的绿色,原来是些微不足道的苔藓。它们紧紧地依附在冰冷的岩壁上,用自己微小的身躯,抵抗着恶劣的环境。再仔细瞧去,那一片片看似单调的青绿中,竟点缀着一些像花朵一样的构造,这大概就是袁枚笔下的苔花吧。“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正是苔藓最震撼我的地方——它们用自己微弱的身躯,紧紧抓住每一寸可以生存的空间,努力地生长。
小说家毛姆曾说过:“生命力是非常活跃的。生命力带来的欢愉可以抵消人们面临的一切艰难困苦。它使生活值得过,因为它在人的内部起作用,用它本身的辉煌火焰向每个人的处境放射光明。”这不仅仅是对生命力的描述,更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
人生之路,荆棘丛生,我们难免遭遇挫折,甚至陷入困境。然而,正是在与这些艰难困苦搏斗中,生命力才得以觉醒,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