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鞋”事

□唐果

2025年05月18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都说春雨贵如油,我小时候是不喜欢春雨的。一下雨我就发愁,因为我几乎没有一双不漏水的鞋。

其他季节好些。冬天下雨下雪的时候还是少的。只要不下雨就可以穿母亲纳的千层底棉鞋,黑色灯草绒鞋面,里面塞满了棉花,母亲似乎将世间的温暖都缝在这老布鞋里了,穿上它,再冷的天,脚都是热乎乎的,一运动,汗湿了袜子。因此,每天晚上我们睡着了,母亲都要将我们姐妹几个的布鞋围着煤火炉烘,确保鞋的里和面都干爽,顺便也刷掉鞋面上的污泥,一边刷一边轻柔地嗔怪几句。第二天早上我们又可以穿上干净的布鞋,一上脚就暖暖和和的,让人欢喜。下雪也不怕,我们用尼龙袋子将布鞋套住,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从家里到学校,几里的路,也不会湿了鞋。

秋天天高气爽,雨水也不多,一双千层底的单布鞋足以让我们涉秋而渡。

夏天的雨来得急,热情奔放。穿凉鞋正当时,若凉鞋烂了,掉了耳子,断了带子,我们都可以无师自通地修补。找一双废弃的旧凉鞋,剪下合适的长度备用,烧红铁夹,将要补的部位和剪下的材料上下用红铁夹裹挟,伴着一股难闻的浓烟,右手将铁夹迅速抽离,左手则将那两块塑料皮用力摁在一起,熔化的黏液就粘在一起,鞋子就补好了,虽然不甚好看,但也勉强能穿。如果嫌穿凉鞋碍事,那也可以干脆打赤脚,农村的娃,脚板粗实着呢,“吧嗒吧嗒”,在土路上跑得风快。晴天走在泥巴路上,有一种很接地气的凉意,让人舒畅,尤其是雨后初晴的午后,刚晒干的泥巴软糯清凉,赤脚走在上面,如走在云端的惬意。青石板的乡间小路很光滑,只要不是大太阳的正午走,就不滚烫,就感觉温温的热。只是一不留神踩了碎石子,还是硌得慌。

夏天基本上无“鞋”事,有“鞋”事的是春天。

“春无三日晴”,没错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没完没了地下,下得地上的路没有几天是干的。我常常望着漫天的雨点发愁,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小,我的鞋基本上是姐姐们穿旧的穿烂的或者穿不了的,我几乎没有一双好鞋。

有一次,我觊觎已久的一双鞋子终于到了我的脚上。那不是一双寻常的解放鞋,而是一双海军蓝的跑鞋,三姐穿了许久,后来因为尺码小了,给了我。虽然是一双旧鞋,但鞋面的海军蓝并没有褪色,穿上去,果然轻盈别致,我上学的脚步抬得更高了。上学的时候天气还好好的,放学回家时,雨水又打湿了路面。田埂路变得泥泞难行。我格外小心地走着,唯恐弄脏了那双心爱的蓝鞋。走着走着,只觉得右脚脚底湿滑湿滑的,且凉意渐浓,那是一种熟悉而又令人难受的感觉——鞋底烂了!我停下来脱鞋一看,袜子已经湿透,还伴有污泥。泥水一点一滴地渗透,鞋子里也有不少泥土,脚丫子开始在泥水中不听使唤地滑溜,让人难受。土黄色的污泥从鞋尖渐渐地浸上蓝色的鞋面,同伴们只要低头一看,就会发现我鞋底的秘密,我的心情如这一场不合时宜的不速之雨,糟糕透了!回到家,我一脚蹬了那只烂鞋子,扑倒在床上,号啕大哭。母亲只是默默地拾起我一地狼藉的鞋袜,洗了起来。第二天,鞋子又干净如新,所幸,雨停了,天晴了……

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一年春雨绵绵。孩子们都穿着洁净厚实的运动鞋,笑着,走着,跑着,而我,又忆起小时候那场春雨中的“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