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持续探索提高自然资源保护水平和利用效率好做法,书写生态与民生协同发展答卷

绿美矿山绘新景 产权保障暖民心

2025年06月2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盛夏时节的龙门大地,万物竞秀。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盛夏时节的龙门大地,万物竞秀。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盛夏时节,龙门大地,良田沃土,万物竞秀。徐徐展开的生态长卷里,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矿山曾被岁月侵蚀的伤痕正逐渐愈合,披上绿色的霓裳;宅林间,农民的产权权益如璀璨星辰,在政策的呵护下愈发清晰明亮。

近年来,龙门县自然资源局以行动为笔,以汗水为墨,绘就了一幅生态修复与产权保障交相辉映的绿色发展新画卷,让绿水青山成为动人的底色,让百姓权益得到坚实的保障,让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在龙门大地和谐共生。接下来,该局将持续探索提高自然资源保护水平和利用效率的好做法,一如既往地当好自然资源“管家”,为龙门县域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矿山披绿,生态修复奏响和谐乐章

走进曾经的公塘石场矿区,眼前的一幕让人惊叹不已。过去,这里道路厚尘堆积、黄土裸露的衰败景象,让人望而却步;如今,这里绿色环绕、碧水幽潭、湖天一色,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散发着矿业遗迹的独特魅力。这一华丽转身,正是龙门县自然资源局与龙江镇委镇政府合力推动,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不懈努力取得的成果。

在公塘石场矿区内的矿山生态公园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们付出了大量心血:平整公园场地,让原本坑洼不平的土地变得平坦开阔;修建景观道路,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游览通道;打造园林绿化,让各种花草树木在这里安家落户……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这个拟治理19.3公顷土地的矿山生态公园现已初具规模。

一直以来,龙江镇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都是一项硬功夫。而矿山生态修复,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龙门县自然资源局紧盯生态治理项目,以发展为目标加快建设用地整理,统筹生态修复和产业布局,力求实现生态与产业的同频共振。

“聚焦‘矿地融合’,探索矿山生态修复和转型利用发展新模式”,是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的核心理念。在改造公塘石场矿区的同时,龙门县自然资源局按照“一矿一策”“宜转则转”“宜复则复”的原则,充分发掘龙江镇周边各矿区山、水、林、田、矿等资源要素,结合自然特点,对龙江镇各工矿用地矿场进行综合整治与提升建设。同时,龙门县自然资源局还着眼于聚焦后期社会资本导入参与镇内文塘石场、茶排铅锌矿场、上窝石场的修复、建设、运营工作。

如今,龙江镇矿山修复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公塘石场生态修复项目在建筑业央企中建五局的助力下,变身公塘矿山生态公园,重现“矿坑变碧湖、荒山成绿廊”的生态画卷;茶排铅锌矿场通过水土治理和土壤污染修复打造产业园,并成功引入一二三产融合的龙门大肥牛云仓项目,还联动公塘矿山生态公园连片打造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牛谷产业项目;上窝石场被评为省级绿色矿山,已初步实现从“满目疮痍”到“满目苍翠”。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和转型利用,龙江镇将生态劣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和发展优势,为“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了龙门力量。

宅林确权,产权保障温暖百姓心田

今年3月,龙门县因“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成绩斐然,受邀赴省自然资源厅作典型经验发言,这不仅是对龙门县此项工作的高度认可,更为全省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多年前,龙门县“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曾面临发证难、发证少、发证慢的困境。为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龙门县自然资源局主动作为,秉持系统谋划、以人为本理念,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化解诸多工作难点,打造便民高效登记服务,也在加快推进集体林权流转工作和保障农民产权利益等方面持续发力。

龙门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加快推进集体林权流转工作方面,该局已统一制定办理不动产权证的资料模板和办事流程。截至2025年6月10日,已完成90宗集体林权变更登记工作,面积16805亩。在惠州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上,县指定的收储单位(龙门县国土测绘队)取得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34宗,面积8606亩。

在宅基地确权登记方面,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化解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当前,按照“依法依规、房地一体”“应登尽登、能发尽发”原则,在龙门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引领下,制定出台了《龙门县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操作指引》,结合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和全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补办手续试点工作政策,破解了地类不符、规划审批、用地超面积、村民资格权等历史难题,率先开展同村村民宅基地转移、非公证继承业务等。值得一提的是,为减轻群众负担,龙门县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不收取群众任何费用。

历经入户调查、实地测量、现场公示和数据建库、确权登记等多个阶段,目前,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已建成了龙门县首个农房数据库,为农村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全面提高农房管理信息化程度的同时,也建立了房地一体登记发证日常更新机制,发出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55487本,占龙门县农村户籍户数的92%以上,应发尽发。这一举措真正实现了龙门农村工作“一张图”“一套数”“一本证”管理。

绿色发展之路永无止境。未来,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新方法。龙门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该局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修复技术和管理体系,助力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自然资源与产业结合项目,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不动产登记方面,该局将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登记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加强对农村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何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