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灶台煮清欢

□翟长付

2025年06月29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饮食留给人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俗话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饮食离不开厨房灶台,尽管都是些家常便饭,却有让人记忆犹新的烟火味道。

记忆中的厨房,是挨着老屋西墙伸出去的半间。靠墙的角落里有个柴火灶,家里人习惯称灶台上的铁锅为口锅和里锅,里锅大一点,平常都是煮饭烧粥,而小一点的口锅则用来炒菜。两个铁锅的中间是个大汤罐,汤罐里的水始终都是满满的。

灶台的外侧有个木头大风箱,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每天都是在“咕哒咕哒”的响声中起床,那是奶奶在拉风箱煮早饭。等我们洗漱好了,奶奶已经把白粥盛入盆里放在桌子上,盆旁边还放着奶奶腌制的萝卜干。

奶奶岁数大了,母亲就成了厨房里的主角,她在灶台上忙着,奶奶坐在灶膛门口添柴火。那个年代,只有中午一餐是米饭,早晚都是南瓜粥或是番薯粥。灶台上没什么佐料的瓶瓶罐罐,就只有盐罐、酱油瓶和油壶。蔬菜都是自家种的,青菜、萝卜、茄子和冬瓜等随着季节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傍晚时分,看到厨房屋顶上的烟囱炊烟袅袅,我们赶忙回家吃饭。等我们跑到家门口,看见母亲围着那条洗得发白的围裙,倚靠在门框上,看着远处的田埂,她在等着父亲从地里回来。

我家的厨房不大,除了灶台风箱,里面就放着一口大水缸。俗语说,“穷灶膛,富水缸”。灶膛口的柴草不能堆太多,水缸里的水要装得满满的,万一有火烛掉地上,水缸里的水能直接灭火。厨房里没放多少柴草,都是烧煮前才从院子里的草垛上拿两捆草到厨房。

我喜欢坐在灶膛口添柴拉风箱,这样就可以用添柴火的铁钳,在灶膛里烤番薯,炸蚕豆。

一座灶台,一口水缸,几捆柴草,加上自家种的粳米,构成了三餐里不可或缺的烟火气。

方寸灶台煮清欢。现在的厨房里已经没有柴火灶了,也没有铁锅汤罐了。我经常想起老屋旁厨房里的灶台、风箱和水缸,还有那柴火灶煮的锅巴饭。昨夜,我又梦见奶奶坐在灶膛口烧火,风箱“咕哒咕哒”地响着,灶膛里的火映红了奶奶额头上的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