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让关爱有力度更有温度

养老床位“入户” 暖心服务“到家”

2025年07月03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工作人员为服务对象配送轮椅。

工作人员为服务对象配送轮椅。

“我十分感谢政府的关怀,政府对我们这些孤寡老人确实很好!”在惠城区飞鹅岭社区惠和居的公租房里,70岁的藏阿姨对上门探访的工作人员连连道谢。这几个月以来,她家里不仅免费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每周还有工作人员上门打扫卫生、和她聊天,让她心里暖暖的。

藏阿姨感受到的关爱和温暖,正是我市实施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一个生动缩影。2024年,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地区,获得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285万元的支持。去年7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2024年惠州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为全市补助经济困难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不少于1142张家庭养老床位;为不少于2142位经济困难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不少于6万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适老改造暖心贴心,上门服务省心放心

藏阿姨的老伴已经过世,独生女几年前也因癌症离世,现一个人住在公租房里,同住城区的妹妹弟弟有时会来探访她。“床边给我安装了护栏,防止我睡觉时不小心坠床;卫生间配的助浴椅好用极了,我每次冲凉都会用它;厨房的燃气、烟感报警器更实用了,我有几次煮东西忘了关火,就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我有没有烧糊东西。”藏阿姨说起政府给她免费配备的这些设施如数家珍,“我就跟我的弟弟妹妹和姑爷说,政府啥都给我配备了,保障我的安全,你们就放心吧。”

76岁的苏阿姨住在惠城区下角机械厂宿舍,小时候因为脊髓炎致下肢残疾而行动不便,平时在家就靠坐在一个板凳上移动身体,“我现在还可以自理,做饭什么的就慢慢来,工作人员每周上门给我打扫卫生,所以家里很干净,还陪我聊聊天,我很开心,我最需要这项服务。”虽然行动不便,下肢已经扭曲变形,但苏阿姨非常乐观健谈,“我是城镇三无人员,现在住的是一个亲戚的房子,政府部门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我市民政部门不仅为苏阿姨进行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还提供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实实在在解决了苏阿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正是这样聚焦民生痛点的精准改造和上门服务,让一位位困境中的老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政府的服务,细微变化中彰显的是养老服务从基础性的“老有所养”迈入高品质的“老有颐养”。

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完成率达112.78%

为了做好该项工作,早在项目启动之初,我市便建立高效协同机制。我市民政部门联合卫健部门组织实施评估工作,对辖区内年满60周岁的经济困难(包括分散供养特困、低保、低保边缘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且未入住养老机构的户籍老年人开展能力评估,选定了服务对象。

《方案》提出,到2025年6月,全市补助经济困难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1142张,力争达到1372张;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不少于2142位,力争达到2635位,受益家庭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的满意度不低于90%。

其中,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综合考虑个人意愿、居家环境、居家生活和安全需求等因素,对其居家环境关键区域或部位进行适老化改造,按需安装网络连接、紧急呼叫、活动监测等智能化设备,并视情配备助行、助餐、感知类老年用品。

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基础护理、探访关爱、健康管理、委托代办、精神慰藉等服务内容。项目周期内,为每位服务对象提供不少于30次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像藏阿姨、苏阿姨一样,我市众多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切实享受到了项目带来的福利。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科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20日,全市为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288张,完成率达112.78%(按照1142张计算);为2668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67158次,完成率达111.93%(按照6万次服务计算)。

养老服务关系民生福祉。为提升老年人居家安全系数,增强老年人生活舒适感,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持续发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突出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辅助器具适配等,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满足老人们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需求。护栏、缓坡、监控、手杖……每一处细节,都是对老人生活的温情关怀。

接下来,我市民政部门将持续聚焦老年人实际需求,让关爱服务有力度更有温度,真正把养老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黄冠 林淳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