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被窗外的蝉鸣声叫醒,风从窗户缝钻进来,还带着股晒透的槐花香。阳光慢慢爬上窗台,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不用看日历也知道,盛夏又到了,热热闹闹、大大方方地来了。
街边的梧桐树叶子在太阳底下舒展着,风一吹,叶子沙沙响,听着怪舒服的。树上的蝉扯着嗓子叫个不停,一只叫起来,其他的也跟着应和,吵得人既觉得烦,又觉得这才是夏天该有的声音。那声音,仿佛要把积攒了一整年的热情都释放出来。这般景象,倒让我想起古人笔下“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古人在熹微晨光里,或许也被这般热闹唤醒,开始构思消暑雅事。
公园的池塘里,荷花早已亭亭玉立。粉白的花瓣层层叠叠,中间露出嫩黄色的花蕊,蜻蜓时不时地飞来,轻盈地落在花尖。荷叶铺满了整个水面,挨挨挤挤的,有的高出水面半米多,有的则贴着水面,偶尔有调皮的小鱼从荷叶下游过,荡起一圈圈涟漪。傍晚时分,坐在池塘边的石凳上,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荷叶和荷花也跟着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荷香,让人的心也跟着沉静下来。遥想当年,谢灵运偏爱夏日登山,在山林间踏露而行,感受着山风拂面的清爽,用诗篇记录下沿途的美景;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于荷花丛中沉醉不知归路,古人的夏日,满是诗意栖居。
夏天的午后最是难熬,太阳火辣辣的,路上都没什么人,大家都躲在家里吹空调。从窗户往外看,柏油路被晒得发软,反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只有小区凉亭里,几个老人摇着蒲扇,慢悠悠地唠着嗑。小孩子们可坐不住,趁大人不注意,偷偷跑出去买冰棍,撕开包装,一口咬下去,冰冰凉凉、甜滋滋的,暑气一下子就消了一半。以前没有空调,古人也有办法。据说,宫里的人冬天把冰藏在地窖里,夏天拿出来用;白居易在庐山盖了间草堂,夏天就和朋友在那儿喝茶下棋,还写了“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的句子。天再热也总有办法凉快,日子再难也总能找到出路。
夜幕降临,夏天才真正展现出它温柔的一面。天空变成了深邃的蓝紫色,星星点点地缀满夜空,月亮也露出了皎洁的面容。街边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下,几只飞蛾不停地扑腾着翅膀。夜市渐渐热闹起来,烧烤摊的烟火气升腾而起,烤串在炭火上嗞嗞作响,撒上孜然和辣椒面,香气四溢;水果摊上,西瓜被切成鲜红的小块,摆得整整齐齐,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购买。人们坐在路边的塑料桌椅上,吃着美食,喝着冰镇啤酒,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在夜空中回荡。千年前,苏轼在承天寺夜游,与友人“相与步于中庭”,在如水月光下,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夏夜的田园间,捕捉着自然的美妙。飞蛾扑火,看似莽撞,实则是对光明的执着追求,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即使前路未知,也怀揣着向往,义无反顾地奔赴心中的理想。
夏韵悠长,有着炽热的骄阳,也有着清凉的晚风;有着聒噪的蝉鸣,也有着温柔的月色。它用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从古至今,人们在这季节里寻找清凉与乐趣。而这些故事,也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夏日里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