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穗娟指导孩子们练习戏曲。
近日,在惠城区汝湖镇白鹭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二胡声与稚嫩的唱腔此起彼伏——孩童们踩着云步,在志愿者老师叶穗娟的指导下比划兰花指。“腕子要稳,眼神得跟着指尖走!”叶老师手持折扇,手把手纠正小学员的台步,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一晃而过。这幅“银龄传艺、青苗学艺”的温馨图景,正是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戏曲为媒,编织“一老一小”服务网的生动缩影。
银龄志愿者主动请缨教授孩子戏曲
两年前,白鹭湖社区党总支锚定“一老一小”服务难点,将党建引领与传统文化创新融合,通过整合辖区资源,依托惠州市京剧协会成立白鹭湖少儿戏曲社,主要面向辖区6~12岁儿童开设免费戏曲课堂,持续至今。
在少儿戏曲社里,退休老人发挥着重要作用。65岁的媒体退休人员叶穗娟是资深戏曲表演票友。得知社区要成立少儿戏曲社,她主动请缨担任指导老师。戏曲课堂于每周六下午开课,孩子们身着定制的戏服,跟着叶老师练习“唱念做打”。从他们专注的神情中,可以感受到小小戏迷的专注与热爱。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20余名小学员已经能完整演绎《贵妃醉酒》选段。水袖翻转间,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看到大家从跟不上节奏到能独立表演,比我当年写稿获奖还高兴。”说起少儿戏曲社的孩子们,叶穗娟笑逐颜开。每到练习日,叶老师提前备课,耐心教孩子们发声、动作表演等,用热情感染每一个孩子。“我对传统戏曲很感兴趣,跟着叶奶奶上课很好玩,不仅能感受到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还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小学员蒋亦可说。
戏曲童声传唱至国内外舞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叶穗娟都会为孩子们精心排练戏曲节目参加表演,丰富舞台经验。成立两年间,社团累计开展活动38场,不断从社区活动中心走向更大的舞台。2024年斩获“焕彩梨园”全国戏曲网络展演铜奖。今年1月,8名小演员跟随叶穗娟到北京录制全民春晚节目,《百花迎春》戏曲联唱赢得满堂彩。今年2月,他们受邀登上马来西亚沙巴新春晚会,让海外华人见证中华戏曲的童声传承。
“奶奶教我唱戏,我教奶奶用智能手机。”这样的代际互动,在戏曲社已成常态。白鹭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戏曲纽带,既让退休老人以“文化传承者”身份实现价值重塑,又为社区双职工家庭解决了孩子周末课后托管难题。如今,“老有所为传技艺,幼有所育学经典”的良性循环正在社区形成。
在白鹭湖社区,像叶穗娟这样的退休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擅长歌舞,有的精于书画,有的热爱太极。这些银龄志愿者不仅积极发挥自身力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更主动投身社区事务,成为关爱儿童成长的重要力量。
白鹭湖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社区计划开设“戏曲+”系列课程,融入绘画、诗词吟唱等元素,暑期开展国学、英语等课堂。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幸福港湾,更探索出“传统文化+社区治理”模式,为和美社区建设注入文化动能。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张莉 叶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