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燕”归巢 法护新生

惠东法院成功帮助一涉罪未成年人重返校园

2025年07月16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司法蕴含温度,法官助迷途少年接续上学。日前,惠东县人民法院成功帮助一名被判处缓刑的涉罪未成年人小川重返校园,并顺利参加了人生中一次重要大考——中考。

误入迷途遇法网,温情司法护“雏燕”

“李法官,马上就要中考了,这是我人生中一次大考,我想给自己的九年学习一个交代……”法庭上,小川低着头,声音哽咽。作为一起轻微刑事案件的未成年被告人,中考在即,这本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却因一时失足,被隔绝在本应奋力备考冲刺的课堂之外。

惠东县人民法院主审法官李丽丽听到小川的诉求后,不禁沉思起来。通过细致阅卷、庭审调查以及深入的社会调查,她发现小川的失足,与其家庭监管长期缺位、亲子沟通严重不畅密不可分。主要是父母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小川内心的波澜与成长中的困惑,导致他在迷茫中踏错了一步。李法官看到,小川眼中那份对重返校园、参加中考的渴望是如此渴望而迫切。

基于对案情的全面把握——小川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深、认罪悔罪态度真诚、再犯风险较低,具有强烈的复学意愿等,结合法律条款,李法官认为,对其依法适用缓刑,并辅以强有力的帮教措施,最能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也最有利于这个迷途少年抓住中考机遇、重塑人生。

“这不是简单的案子,这关系到一个孩子能否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而这个机会的重要途径是返校读书。”李法官说,能否顺利复学,成为缓刑考验期内能否有效帮教和防止小川脱离正轨的关键一环。

量身定制“归巢”路,访校定策施缓刑

为了让小川顺利归巢,重续上学路,惠东县人民法院在了解到小川的需求后,第一时间启动了未成年人帮扶机制,并聚焦小川的核心问题精准施策:复学衔接、行为矫治、家庭支持、中考备考。

此后,李法官多次联系教育部门和学校,与校领导、班主任促膝长谈。“对小川的状况,我们理解学校的担忧,更希望学校和法院一起努力,帮助他走上正轨。”李法官在详细了解小川过往在校表现、学业基础、中断学业的困难以及学校对接收其复学的态度和顾虑后,向校方详细介绍了小川的悔罪表现及法院拟采取的帮扶思路,努力争取学校的理解和支持。

“李法官,你们的工作做得这么细,我们愿意配合。只要他真心改过,学校的大门可以为他重新敞开,并尽力帮助他赶上学习进度。”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家校共育助“振翅”,护航中考启新生

家庭是预防再犯的第一道防线。宣告缓刑后,李法官第一时间对小川父母进行了一场严肃而温情的家庭教育指导。

“父母是小孩的第一责任人,孩子犯错,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李法官语重心长地说,“忙于生计不是借口。从现在起,你们要多倾听他的心声,关注他的成长,加强沟通。你们是他重新起飞的最大动力。”

小川父母频频点头:“法官,我们很后悔,以前确实疏忽了,以后一定会好好管教孩子。”

与此同时,法院积极发挥桥梁作用,确保复学顺利落地。李法官再次对接学校,落实细节。“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生的航向可以修正,希望你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向上向善,努力拼搏。”李法官鼓励小川珍惜机会,全力冲刺中考。

面对李法官,小川抬起头,用坚定的语气说:“李法官,我一定珍惜这次机会,全力拼搏!”此后,在法院、家庭、学校的共同守护下,小川稳定复学,埋头苦读,并顺利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大考——中考。

从“迷途雏燕”到重返校园,小川的际遇彰显了新时代少年司法“惩罚与教育并重,保护与挽救同行”的先进理念。未来,惠东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探索完善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和帮扶机制,凝聚更多社会力量,为每一只暂时陷入迷途的“雏燕”指引归巢之路,守护他们向着法治的晴空展翅高飞,健康成长。

惠州日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罗晓燕 蔡嘉威 游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