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报金管家提醒

年轻消费者要警惕过度负债

2025年07月17日惠州日报楼市
字号:T|T

凌晨三点的写字楼里,25岁的惠州某公司员工小林在朋友圈晒出加班咖啡与最新款手机,配文“为梦想奋斗”。而手机银行里,她的信用卡欠款已逼近五位数。

“限时免息”“白条支付”等活动让消费如同虚拟游戏。23岁的惠州数码爱好者小张用某呗分期购入两个月工资的相机,在“月还几百”的错觉下接连购买手机、耳机。当12期账单同时到期,他60%的月薪被还款吞噬。更有人因未看清支付页面小字,“被开通”网贷工具,次月才惊觉欠款。电子支付消解了现金的“肉痛感”,却让年轻人付出真实代价。惠报金管家提醒,面对“无痛”支付工具需保持警惕,部分青年在类似平台中,因“免息”诱惑陷入多重债务危机。

社交平台上的“必入清单”与“开箱测评”,正重塑年轻人的消费标准。26岁的教师小陈为购买3000元贵妇面霜连吃两周泡面,“同事都在用”的焦虑推着她走向不理性消费。一项心理学研究显示:社交平台每增加1小时使用时间,非理性消费概率上升27%。

从“秋天的奶茶”到“520转账”,商业造节将普通消费包装成情感刚需。24岁程序员小王为女友准备“网红生日套餐”刷爆信用卡,“不过节=不够爱”的压力裹挟着年轻人。更需警惕的是,某些平台用“日息万五”模糊年化利率高达36%的借贷成本。

“不能比同事穿得差”“租房也要有家的样子”——27岁的惠州白领小刘月薪8000元却坚持租住5000元精装公寓,开门瞬间的“ins风”成为她对抗疲惫的解药。但这种光鲜的背后,是部分年轻人正承担着远超其经济能力的债务负担。

惠报金管家建议年轻人建立财务透明体系,将消费需求分层为“生存-发展-享受”,警惕“限时”“独家”等营销话术。即使每月仅存500元应急资金,也能构筑财务缓冲垫。在必需融资时,应优先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低息消费贷款产品。而惠报金管家平台提供个性化财务规划工具,帮助惠州青年清晰掌握收支脉络。

在复杂的消费环境和金融产品中保持清醒,不仅需要个人定力,善用专业工具辅助决策同样关键。作为扎根惠州的本地生活金融服务支持平台,惠报金管家致力于为市民提供清晰、实用的财务健康管理方案。平台整合了多项核心功能:包含个人征信体检报告、融资咨询服务、个性化融资方案定制等。惠报金管家旨在通过这些易用的工具和专业的本地化资讯,帮助市民,尤其是年轻群体,穿透消费迷雾,看清自身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更主动地识别潜在债务风险,规划稳健的财务未来,为守护个人财富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惠州日报记者邬玉婷

见习记者庄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