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惠州大地,涌动着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热潮。连日来,在“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集中履职月活动中,全市三级(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分赴各县(区),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察看、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企业、工地、社区、乡村、学校等地,看成绩、听问题、提建议,把脉问诊、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以高质量履职推动惠州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
脚沾泥土为民履职,在于对发展脉搏的精准感知。代表们走进企业生产线、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施工现场,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焦平台支撑、集群培育、创新融合,倾听企业诉求,剖析问题根源;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围绕“百千万工程”实施,对农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培育、城乡协同发展等核心课题深研细究;走进街巷、校园、田间,聚焦社区运营、教育管理、污水处理等群众关切,助力民生工程见实效。从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到阡陌纵横的乡野,再到居民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代表们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把脉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和基层治理,用脚步丈量实情,用慧眼洞察症结,真正让履职的根须深扎于惠州发展的现实土壤。
脚沾泥土为民履职,在于对问题破解的积极推动。人大代表履职行动,归根结底要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目前,2025年市十件民生实事包含的19项具体工作,3项已高质量完成、16项正全力推进,其中就凝聚着人大代表持续跟踪、有效监督的推动力量。比如在作为此次集中履职月活动之一的惠阳区深度融深融湾交通设施对接情况专题调研中,代表们察实情、研对策,为打通交通动脉、释放区位优势、激发经济新动能贡献人大智慧。这种以“深调研”促“实解决”的闭环,正是代表履职助力发展最坚实的注脚。
脚沾泥土为民履职,在于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生动彰显。三级人大代表联动发力,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将“百千万工程”这一全省发展战略图景中的惠州篇章,转化为具体履职的坐标与路径。他们一头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一头直通国家权力机关,使民意民智得以高效汇聚,使工作部署更能植根市情沃土。集中履职月活动,正是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动能的鲜活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地方发展行稳致远的根本所在。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此次集中履职月活动,不仅是一次民生“体检”,更是为发展鼓劲加油。代表们每一次深入调研的步履,都是对发展难题的精准把脉;每一条凝聚智慧的建言,都是为城市前行注入的澎湃动力。当代表们的足迹遍布惠州大地,当一条条建议转化为政策举措,当一件件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人大制度的生机与活力,更是惠州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脚沾泥土为民履职,书写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当前,省委、省政府对惠州寄予厚望,惠州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以此次履职月活动为起点,继续保持脚沾泥土的务实作风、心连万家的为民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察实情、谋实策、促实效,为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贡献更多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