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平渠主题馆工作日参观无需预约

2025年07月30日惠州日报龙门新闻
字号:T|T
    龙平渠主题馆全面展示龙平渠的前世今生。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龙平渠主题馆全面展示龙平渠的前世今生。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惠州日报讯 (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宣)龙平渠主题馆对外开放以来,便成为龙门县内外群众打卡的“新地标”。近期,为满足广大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及群众的参观需求,更好发挥窗口宣传作用,龙平渠主题馆改变以往运作模式,安排专职讲解员坐班,工作日参观无需预约。这一举措一经实施,便引发参观热潮,社会反响热烈。

龙平渠主题馆集历史回顾、成果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馆内分设“序厅”“旗帜”“追忆”“见证”和“筑魂”五个展厅,通过历史文献、图片、老物件展示以及综合利用现代技术,全面展示龙平渠的前世今生,追溯龙门人民修建龙平渠的风雨历程、感人事迹以及依靠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的丰硕成就。

记者了解到,场馆设计风格突出“涓涓流水、滋养万物”意象,强调实用性、交互性,突出教育功能和本地特色。走进龙平渠主题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承载着记忆的实物展品、一段段生动的影像资料,系统还原了当年修渠大军战天斗地的壮阔场景,诉说着那段攻坚克难、众志成城的岁月。

一手一脚一肩膀,一锄一铲一粪箕。1956年底,龙门县委、县政府为改善灌溉缺水面貌,带领人民群众历经百天修成长达105公里的人工灌溉渠,让旱地变为水田,有效担负起4个镇街、6.3万亩农田灌溉任务,受益人口近10万人。龙平渠从此成为龙门人民的幸福渠、丰收渠、生态渠。

以水促发展、以水惠民生、以水保生态。龙平渠主题馆的建成,是龙门县结合落实“百千万工程”,服务党员群众、提升党群精气神和凝聚力的共享家园,也是立足龙门、面向“双区”的城市综合客厅,追忆了龙门一代代水利人赓续水利精神、走好治水兴水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七一”前后,龙田镇政府、龙城第五小学、龙江镇卫生院等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到龙平渠主题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聆听修渠历史。前来参观的党员表示,通过参观学习,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修渠过程中凝聚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发扬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立足岗位办实事、开新局。据统计,今年6月以来,龙平渠主题馆共接待团体参观21次,接待群众参观约20次,累计参观人数约360人,取得良好的社会宣传效益。

据了解,龙门县龙平渠主题馆于2023年12月开馆,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龙门县水利发展历史的重要窗口,更搭建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的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