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1937年先辈的一封信

2025年08月07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亲爱的1937年的先辈们:

当我在和平年代的书桌前,提笔给你们写这封信时,窗外是明媚的阳光、葱郁的树影,马路上车流有序,校园里书声琅琅。而你们身处的1937年,山河破碎、烽烟四起,中华民族正经历着最惨烈的苦难。可正是你们的热血与牺牲,才为我们换来了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我的太爷爷曾是一名抗日战士,家里那枚磨得发亮的军功章,是他最珍贵的宝贝。小时候,我爱听他讲那些烽火岁月的故事。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打破宁静,太爷爷和战友们奔赴前线,用简陋的武器对抗侵略者的飞机坦克。他说,战场上,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可没有一个人退缩,“身后就是家乡,退一步,父老乡亲就要陷入更深的苦难”,这是他们坚守的信念。

如今,太爷爷已经去世,但他留下的旧军帽、行军包,还有那深入骨髓的“家国为先”的精神,一直在家族里传承。每次看到家中长辈整理物品时,不自觉地把粮食分类存放、舍不得丢弃旧物。我知道,这是战争留下的“习惯”,更是他们这代人经历苦难后,对和平年代物资的珍视。这习惯里,藏着他们拼热血为守护家园付出的牺牲,也让我们这些后代时刻铭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先辈们,你们可知道,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任人欺凌的模样。从战场遗址到纪念场馆,从老旧步枪到先进国防科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复兴的故事。当年你们浴血奋战的土地,如今高楼林立、五谷丰登;你们渴望的民族独立、人民幸福,早已成为现实。

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不畏强暴”的抗战精神。今天,我们把这种精神融入时代奋斗。脱贫干部翻山越岭,在贫困山村播撒希望;科研人员日夜钻研,让中国芯片、航天事业不断取得突破。我们带着你们的精神,守护和平、建设祖国,也盼后世再不闻硝烟,让你们的牺牲成为永不敢忘的历史印记。

最后,我想告诉你们:你们守护的山河,如今繁花盛开;你们未竟的理想,我们正奋力续写。我们会带着这份跨越时空的嘱托,把家国情怀融入骨血,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此致

敬礼!

王敏煊

2025年7月24日

【作者:博罗县泰美中心小学学生王敏煊;指导老师:曾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