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致1937年的先辈

2025年08月07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亲爱的先辈:

当笔尖轻触纸页,我仿佛能穿越80余年的时光,与您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此刻,我置身于繁华都市,窗外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一片安宁祥和。而您,却在1937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以血肉之躯直面强敌,用不屈的意志捍卫着民族的尊严。这种时空的对照,让我提笔写下这些话。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抗战精神中最为激昂的音符。面对装备精良、残暴凶狠的侵略者,先辈们没有丝毫的畏惧与退缩。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敌人剖开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里竟全是枯草、树皮和棉絮。先辈们以无畏的勇气,向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的不屈与坚强。

时光流转,如今“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得到了新的诠释。无数的扶贫干部像当年的抗日英雄一样,不畏艰难险阻,不惧贫困的“强敌”,与贫困战斗到底,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抗战精神中最为坚韧的脊梁。抗战时期,中国军队面临着武器装备落后、物资供应匮乏等诸多困难,但先辈们从未放弃过抵抗。台儿庄战役里,中国军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如今,这份韧性在科技领域绽放新辉。“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奋斗者”号成功坐底万米深海……这些科技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身影。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科技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让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从战场到实验室,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啃硬骨头”的韧劲——这正是先辈们用鲜血铸就的“不屈基因”。

先辈们,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段苦难的历史,不会忘记你们所传承下来的抗战精神。

我们深知,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在当代,我们传承抗战精神,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更是为了实现“愿后世不闻硝烟”的和平祈愿。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战争成为历史。

愿你们在天堂安息,我们会带着你们的期望,向着和平与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此致

敬礼!

叶存

2025年7月22日

【作者:叶存,惠州学院23级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