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右二)在摇晃的冲锋舟上用手机直播。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 摄

救援瞬间(直播截屏)。
8月初,惠州遭遇本世纪以来第二强暴雨。
闻“汛”而动,牵动全城。8月5日,在受灾严重的惠阳区淡水街道河背社区,一场在救援冲锋舟上开启的直播备受全城关注。由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等人组成的直播小分队,在惠州蓝天救援队摇晃的冲锋舟上,搭起临时“直播间”,用手机直播为大家带来惠州抢险救灾的一线实况。
“惠州加油!”“这是我见过官方最接地气的直播。”“奶茶小姐姐、哭泣的孩童,救援百岁白发老人,让人印象深刻。”“勇敢的救援人员和记者,愿平安!”……不少网友坦言“看哭了”。
连续8个小时,这场没有剧本的直播,吸引了112.5万人观看。从网友被惠州蓝天救援队队员轮番接力救出受困群众感动送出的点赞,到“直播间”成为汇聚救援信息的平台;从不断有热心群众为直播设备送上充电宝让直播不断播,到记者转场迷路时网友频频指路和热心摩托小哥仗义出手送记者前往抢险现场,这场直播成为一场感动全城的爱心接力,在风雨激荡中传递出惠州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温度,一座城市面对无情洪灾展现出的众志成城在“直播间”得到不断升华。
直击救援:冲锋舟上的“直播间”
“七下八上”正是防汛关键期。连日的暴雨,让防汛形势陡然紧张。8月4日12时,市三防指挥部决定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一场众志成城的抗洪救灾行动就此展开。
“惠阳区淡水街道部分区域受灾严重。”8月5日中午1时许,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谢宝树接到任务,携带直播设备,迅速跟随惠州蓝天救援队第二批队员紧急赶赴受灾现场。此前,惠州蓝天救援队第一批队员已经在淡水街道土湖、白云二路等地开展救援。
“不好,街道积水严重,一楼店铺基本被淹,车子泡水,水位还在不断上涨。”到了现场,惠州蓝天救援队队长余红兵一看,发现情况非常紧急,马上开始救援。航拍画面显示,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该区域的积水仍未退去,甚至还有上涨的迹象。
“鸭仔滩九巷十七号,我奶奶一百岁了,没水喝,没手机,可以麻烦去接一下吗,谢谢大家了。”“桥背谢塘街余屋新村二巷,2个小孩1岁、3岁,没东西吃哭得厉害。”
求助的电话,一个一个打过来,救援人员迅速开展救援。
情况紧急,没有灯光,更没有解说脚本,这场抢险救援直播,在摇晃的冲锋舟上悄然开始。直播镜头,对准了救援人员和受困群众。
“先救老人、孕妇和小孩。”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迅速展开。
“现在,我们的救援人员正蹚过漂浮着杂物的污水,向一栋被淹的民房艰难前进。”“阿叔,可以从二楼下来了。”“接到了,接到了。”“不要着急,慢慢来”“小心水下异物”……跟随着直播的镜头,记者一边介绍现场情况,一边提醒安全注意事项。手机另一头的网友和救援队员一样,高度关注。
“不要哭,放心,我们会送你出去的。”救援队员和记者安慰着哭泣的小孩子。
“没事没事,人平安就好,店里的东西回头再收拾。”河背街沿街大多数是餐饮店,一楼店铺受损严重,一位店主眼眶泛红。
“老人家要出去看病,帮忙转运出去。”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刚开始水到腰上,慢慢地水深的地方,已经淹没到脖子。
两艘、四艘、五艘……参加救援的冲锋舟越来越多。有惠阳消防救援人员,有当地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有像蓝天救援队、狼帮救援队等公益救援组织,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完成这场洪水中的生命接力。
“三大一小接出来了”“谢塘街的救援任务完成了”“刚才电话里的孕妇接到了”……在终点,一个个任务完成的消息,一个个转移成功的数字,让人心头紧绷的弦松了下来,也让观看视频直播的网友松了口气。
感人瞬间:镜头内外的温暖共情
天灾无情人有情。伴随着直播镜头,直播画面里的一幕幕,牵动着全城市民的心,也让百万网友共情。
蓝天救援队的冲锋舟在转移祖孙三人时,多次遭漂浮杂物撞击。救援队员一手护着群众,一手奋力拨开障碍物,最终将三人安全转移。直播弹幕瞬间被“致敬!”“注意安全!”的留言刷屏。
“二楼阳台有位怀抱小孩的妈妈正在等待救援。”李松权对着直播说,声音在暴雨中有些失真。此时他的直播画面里,妈妈脸上紧张的表情清晰可见。
救援和直播的突发状况不断。
“不好,直播的手机掉水里了。”冲锋舟一个摇晃,手机没抓稳掉入水中,李松权迅速从水里捞出来,幸好没有影响到直播。
直播设备快没电时,记者身边不断有救援队员、热心市民伸出援手,送上充电宝让“直播间”得以持续不断播,因为“直播间”持续不断有求援信息涌入,大家都希望受困人员能尽快脱险。
船外机被异物缠住了、前面有漂浮的障碍物……这个时候,救援队员只能跳入齐胸深的水中,用人力推动船体前进。
“战损手机一部,对讲机一部,外加全身酸痛。但在生命面前,个人得失不足挂齿。”蓝天救援队队员付鑫涛结束救援后说。
越是艰难时,越显得亲情的可贵,越能看出一座城市的温情。
“我父母还在里面,请一定要接他们出来。”“非常感谢你们救了我的3个小孩(1个4岁、2个3岁),2个老人家(70岁)”“救援队的叔叔阿姨们,太感谢你们了!在洪水来的时候,你们泡在水里那么久,救了那么多人,真的太辛苦了。没有你们,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们是我们的守护天使!”
越是艰难时,越能看到乐观精神的可贵。
有一位小孩子转移时带着她养的鹦鹉,鹦鹉安静地站在小孩子手上。一家餐饮店老板转移的时候,提着一个桶,桶里还放着一条鱼,让人看到敝帚自珍的乐观与坚强。
直播过程中,各种救援消息在滚动播放。这场直播不仅传递着最新的救灾转移画面,也成为大家信息的中转站,连接救援人员和需要救助的人员。
“不要慌,加我微信发详细地址,我们这就过来救援。”“放心,我们一个都不会落下。”余红兵在电话里说。时间一点一点流逝,夜幕降临,救援的难度越来越大,求助的电话还在不断打来。
盒饭到了,大家蹲在地上简单吃着晚饭,“干活的先吃,吃完继续救援。”“戴好头盔、头灯,有需要的地方就吹哨子。”
晚上8时许,直播还在继续,记者接到新任务,前往惠阳区大坪七街附近的淡水河漫堤抢险现场,把军民合力抢险的实况第一时间传递给市民群众。
由于临时封路再加上记者不熟悉当地小路,找不到前往现场的路。“你们走错了,再走就是出淡水的路,赶紧掉头。”“你们要导航到汽车站,从那里进去比较快。”直播间里观看的网友,看到记者迷路,比记者还着急,纷纷为记者指路,出谋划策。正在记者们焦急寻路时,一名摩托小哥敲开了记者的车窗。“你们是记者吧,我一直在看你们的直播。跟我走,我带你们去现场。”随后,这位不愿具名的摩托小哥直接载着记者前往。直播间的网友也纷纷为这位摩托小哥竖起了大拇指。
众志成城:百万网友共筑温暖之城
汛情牵动着全城的关心,众志成城抗洪救灾在这一刻具象化。
军民鱼水情,军民携手一同筑起“生命防线”。“险情就是命令”“解放军来了”“看到你们就有满满的安全感”,在淡水河漫堤抢险现场,雨幕如织,浊浪拍岸,在驻惠某部队官兵、民兵应急分队及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抢险救援下,因持续强降雨导致的淡水河漫堤顺利完成合龙。
党旗在抗洪一线高高飘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抗洪救灾展担当。坚守一线参与隐患排查、人员转移、抢险救灾……面对今年以来惠州出现的最强持续强降水过程,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以“汛”为令,科学有效防范应对,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灾大难有温情,各方救援力量迅速集结。8月5日,惠州蓝天救援队累计派出48名精干队员,携带5艘橡皮艇赶赴惠阳受灾区域。队员们不畏艰险、连续奋战,一边紧张有序地转移受困群众,一边争分夺秒地输送救援物资。经过不懈努力,成功转移人民群众693人。
这一幕幕,都在惠州日报的直播间里得到记录和呈现,让更多关心惠阳汛情的网友得以了解。
而此时此刻,记者不仅是记录者,更是参与者。在连续8小时的直播中,前方直播小分队的记者们一边解说现场情况,一边协助救援人员运送物资、安抚受困群众。从下午抵达河背社区受灾现场开始直播,到转场至淡水河抢险现场,一路上,记者的直播镜头没有停过。从受灾的区域出来,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记者愈发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情。
“太感人了,太接地气了。”直播中,上万网友一直在线陪伴,持续互动,有的出谋划策,关心着受困群众、救援人员和记者的安危,有的分享最新汛情信息。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此次直播的受关注程度:直播时长8小时,观看人数112.5万,最高在线人数1.8万,点赞次数223.5万。
全城关注,守望相助,凝聚成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当前,灾后恢复工作还在继续,这场百万网友关注的直播,悄然将温暖传向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惠州这座文明之城注入新的向上向善的力量。
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