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内涝隐患河 如今防洪新标杆

惠东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实施后有效抵御洪涝灾害

2025年08月08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实施后,白花河内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实施后,白花河内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强对流天气带来连日暴雨,家住白花镇沿河社区的周雪敏看着屋外暴雨横行,心里不免有点担心。她时不时走近窗口,观察不远处的白花河,看到河水水位不高,河上的泵站正在全力工作,心里顿时安定了下来。据了解,在近期的强降雨过程中,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充分发挥其设计功能,有效抵御了洪涝灾害,昔日“内涝河”如今成为沿河居民的“安全港”。

镇区泵站3台机组33小时抽排内河洪水237万立方米

自8月3日起,惠东县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白花河有明显涨水过程。监测数据显示,从8月2日8时到6日17时白花站累计录得降雨量385毫米,达到特大暴雨量级(其中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230毫米,最大48小时降雨量292.3毫米),白花河集雨面积183.8平方公里,白花镇区内涝风险急剧增加。

“8月4日晚上8时,白花镇区闸站外江水位达到16.1米,水闸自流能力减弱,镇区水闸下闸挡水,并启动镇区泵站2#、3#、4#水泵机组抽排镇区内河洪水,最终形成‘上截、下排、外挡’的工程运行布局。”惠东县水利局副局长钟庆芳介绍,至6日上午8时,白花镇区闸站外江水位回落至15.7米,镇区水闸开闸过流,镇区泵站3台机组累计运行33小时,抽排镇区内河洪水约237.6万立方米;新联泵站3台机组累计运行117小时,抽排太阳河内涝水约112万立方米,工程效果显著。

据介绍,此次暴雨期间,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全面启动,各设施协同运行,镇区泵站以每秒60立方米的流量全力抽排镇区内洪水,将白花河镇区段的水位控制在18米警戒水位以下。水闸则根据水位变化及时启闭,精准调控水流,确保了白花河的行洪安全,有效应对了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

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的成功运行离不开科学的规划设计、严格的施工管理和高效的调度指挥。据了解,2018年的“8·30”洪灾后,市委市政府和惠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着手规划惠州市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项目,在省、市、县大力支持下,惠东县水利局于2020年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并于同年12月开工建设。2023年5月,工程主体基本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工程主要任务为防洪排涝兼顾生态修复,工程标准为白花镇镇区防护区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主要工程设施有:新开分洪河道3.9公里;堤防工程17.35公里;排涝泵站2座,总装机容量10945KW,总装机流量88立方米/秒;水闸6座;虎径截洪渠1.1公里;河道综合整治3.2公里。

惠东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惠东县将继续加强防洪工程项目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防洪体系,提升区域防洪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防洪工程的维护管理,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白花河内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傍晚时分,白花镇圩镇河岸居民三五成群在白花河岸散步,经过整治后的白花河两岸绿地成片,还建成了步道,当地居民饭后时常到岸边散步。实际上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实施之前,当地内涝情况时有发生,对居民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位于白花圩镇的沿河社区是最靠近白花河的社区,该社区地势低洼,总人口达5000人,在2018年的那场洪涝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沿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田伟超回忆,当时居委会办公楼浸水深度达到2.45米,可以想象当时社区居民受到多大影响。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实施之前,因为经常发生内涝,居民每逢下雨都会不自觉地去河边察看白花河水位情况,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该工程建成之后。

“这几年下雨,白花河都很安静,渐渐地我都不去看河水情况了。”白花镇白花社区圩尾坊居民黄玉如说,工程建成后这几年,内涝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即使是近日的连续暴雨天气,该社区居民也没有过多担心白花河的问题。

百姓生活的改善就是该工程成效最直接的体现,如今,虽然强降雨持续多天,镇区内涝积水还是得到了及时的排除,积水深度降低,退水时间缩短,房屋和农田受损情况也得到有效减少,居民生活迅速恢复正常。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通讯员郭晓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