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例会,好几个同事请假,说感冒了。炎热的夏天,30多度的气温,感冒了,奇怪不?不奇怪,空调吹猛了,吹久了。
小时候,在乡下,别说空调,连电扇都没有呢。大人白天要干活,连摇蒲扇的工夫都没有,最多带一条汗巾。只有到了晚上,在院坝里乘凉的时候,才可以悠闲地摇摇蒲扇。而我和弟弟,则是要轮流给爷爷奶奶打扇的。每个人扇一百下,我们自己边打扇边大声数数。有时会被大人打乱,或许扇了一百多下也不一定。扇累了,我们便躺在长条凳上,听夏虫鸣叫,望满天繁星。
夏天的中午,骄阳似火,大人们都午睡了。我们小孩子趁机到河沟里摸鱼,在石头下翻螃蟹,或是到山上捉蜻蜓,用麦秆烧野蜂窝。如遇大风暴雨,则擎着竹棍一路狂奔,一路喊叫,颇有征战沙场的激情和豪迈。人的斗志,有时是需要严峻的天气来激发的。
大学毕业后到广东工作,经常是近年关时还穿着短袖,望着火辣辣的太阳,似乎找不到过年的味儿。过年,不是冬天的事么?这时候,应该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世界白茫茫一片。全家人哈着热气,都在忙碌着准备过年,劈柴、烧水、磨刀、翻山越岭请亲戚……
春秋两季呢,不冷不热,体感舒适,人们欢喜,以至颇多歌咏。比如咏春的。“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比如颂秋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相对于春秋两季的舒适,夏季则太热,冬季则太冷。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有了更多对付季节的手段。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房间里四季如春。可是,躲在恒温房间里的人,却并没有成功对抗季节而获得安康。
据相关医疗资料说,适度的冷热异常可以刺激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适应外部变化,可以协调或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刺激人体合成和释放肾上腺素从而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生命的律动。《黄帝内经》有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不顺应自然规律,一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庄子说,“蟪蛄不知春秋”“夏虫不可以语冰”。而作为人,我们却是幸运的,可以经历若干个春夏秋冬,可以体验与四季一起循环成长的美妙。
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季节,聆听春水的淙淙流动,接受夏日阳光的洗礼,咀嚼秋天丰满的谷粒,触摸冬季寒冷的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