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阳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助力企业更快落户建设和投产。本组图片由惠阳融媒提供

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投资惠阳”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投资咨询全流程服务。
“我通过‘惠阳商馆’,仅上传身份证及经营主体地址验证所需资料,便完成了住所地址信息的核验办理,加上其他材料,当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市民邹先生说,“惠阳商馆”“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让群众开办企业的流程更便捷高效。
这样的鲜活场景,在惠阳比比皆是。从“惠阳商馆”全生命周期服务让企业落户经营“一路畅通”,“跨市办电”“跨域通办”打破地域壁垒,让涉企政务效率倍增,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15条”精准破解工业用地开发难题,“一窗通办”“交地即交证”等举措惠及众多企业及群众……在区域发展的激烈角逐中,惠阳区勇立潮头,以改革为先导,精准发力,全力打造“四城”,为现代化建设探寻全新路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正重塑惠阳发展格局,释放出澎湃动力,让这片土地成为企业成长的沃土。
破区域壁垒
217个事项跨域通办
以往,企业办理跨区域电力业务,常需在多地多部门间往返奔波。如今,惠阳区在全市率先推行“跨市办电”业务,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企业只需在惠阳区当地相关窗口提交申请,后续协调、办理等流程均由惠阳区相关部门与合作城市共同推进。地域壁垒的打破,让办电周期大幅缩短,为企业用电提供了极大便利。
从率先实现“跨市办电”到21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域通办”,改革的触角持续延伸。工商登记、税务办理、资质审批等企业经营全链条事项,如今无需异地奔波即可办结。一家外资企业负责人说,在惠阳落地时,需办理多项涉及深圳总部的资质认证及备案手续,以往这种情况要安排专人多次前往深圳。如今借助“跨域通办”服务,企业在惠阳政务服务大厅即可一次性提交材料,通过线上数据共享与协同办公,深圳相关部门同步进行审核,流程缩短三分之二时间,可顺利拿到营业执照并迅速开展业务。
2024年12月底试运行的“惠阳商馆”,更让企业服务迈入“全生命周期”新阶段。该平台以“招商超市”“惠商管家”“助商帮手”三大模块为核心,深度融合前沿科技,构建起从项目招商、建设到运营的闭环服务链,入选2024年珠三角政府服务企业年度优秀案例,今年6月荣获2025年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奖。
“招商超市”实时链接投资企业,累计发布地块8宗(23.7万平方米)、厂房25宗(86.8万平方米),引进齐一科技(惠州)有限公司落户;“惠商管家”组建“1+1+1+N”帮办团队(1名首席服务官+1名企服管家+1名帮办跑腿+N个部门成员),提供保姆式服务,今年已有33宗项目通过该模块实现报建增效;“助商帮手”聚焦企业运营需求,精准匹配政策奖补、产品推广等资源,及时化解经营难题。
今年2月底接入DeepSeek大模型技术后,“惠阳商馆”打造了智能客服与产业经济分析模型;5月底上线的微信小程序与“商事主体登记智慧审批系统”,以“算法”替代“人跑”。截至7月31日,市场主体住所信息核验功能受理2250笔申请,5天内办结率达94.45%;企业设立(个人独资、一人有限公司、多人有限公司)智慧审批功能上线试运行,累计办理31份营业执照,大幅节省企业“跑腿”、等待时间。
接下来,“惠阳商馆”将持续延伸服务触角:主动推送政策申报信息,避免企业错过申报期;整合就业驿站资源增设招工栏目,打通企业与人才匹配渠道;继续完善商事登记智慧审批,实现营业执照“一点受理、全区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理念落地生根。
优空间配置
精准赋能工业用地开发
土地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2024年7月出台的《惠阳区关于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若干措施》(即“土地资源高效利用15条”),以“分宗助企降本提效、合宗助企强链补链、混合供地激活经济、弹性出让减压降负”为思路,精准服务工业用地开发,让企业在土地资源利用上享受到更便捷、高效的政策红利。
工业用地分宗开发政策,让企业得以根据发展需要灵活划分地块进行开发建设。惠阳区靠前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先后为5家企业办理工业用地使用权分割,降低投融资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助力企业“快建成、快融资、快投产”。
合宗开发则为企业增资扩产“拆围墙”。通过整合周边零散土地,推动14家企业完成土地合宗,既盘活碎片化资源、提高集约利用水平,又为企业拓展了生产空间。
混合供地政策推动土地资源实现“1+1>2”的效益。惠阳支持工业仓储与研发、办公混合利用,允许工业兼容一定比例商业、仓储物流等(不涉及房地产开发),适配新兴产业多功能融合需求。新圩镇科创中心、金吉星新能源商贸总部等项目已按混合用途供地,实现“多元布局,一次拿地”,满足企业生产、研发、仓储等多元需求。
在“标准地”供应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惠阳创新土地弹性供应模式,按弹性年限直线折扣土地出让金,为企业减压。目前,惠阳区新材料产业园一宗30年期弹性出让工业用地已通过审定于7月31日挂牌。
惠阳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土地要素保障创新举措,让土地资源真正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提政务效能
“一门通办、集成服务”打通堵点
走进优化升级后的惠阳区政务服务大厅,宽敞明亮的空间里,“质”与“效”的提升更令人瞩目: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尽进”,综合窗口破解“忙闲不均”难题,企业群众享受到“一站式”办事新体验。这源于惠阳2018年起持续推进的“一门通办、集成服务”改革。
社保医保业务进驻后,办事群众无需两地跑,实现“一厅联办”“一窗通办”;依托惠州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受审分离”模式,让办事效率显著提升。投资惠阳、政策兑现、办不成事反映等特色窗口的开设,更在项目引入、政策落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引导。
“交地即交证”让项目开工“加速跑”。以往企业拿地后需耗时办理证件,如今土地交付与证件办理同步完成,企业可立即启动建设,大幅节省时间成本。
改革红利惠及普通市民。个体工商户李女士说:“以前办理营业执照变更手续,需要分别到不同部门窗口排队办理,准备不同的材料,一天都办不完。现在,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在家就能提交材料,审核通过后直接到一个窗口领取新的营业执照,整个过程不到半天时间,大大节省了经营时间。”
“个转企”“小升规”的事例同样鲜活。一家小型加工厂负责人说:“在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企业税负减轻许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中。同时,通过融资平台提供低息贷款,让企业成功实现‘小升规’,企业效益和员工收入得到显著提升。”
从企业服务的“全周期护航”,到土地资源利用的“精准服务”,再到政务服务的“加速度提升”,近年来,惠阳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硬核”举措,让企业与市民都切实享受到便利。惠阳区正以改革为笔,在发展的画卷上勾勒出绚丽篇章。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如同利刃,精准破解发展难题,为惠阳现代化建设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大步迈进。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惠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