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展示当地特色农产品。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日前,位于惠阳区淡水街道新桥村的百谷云畴—新桥村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启用。该中心是淡水街道、广州工商学院陈伟教授团队、企业和新桥村共同搭建的政校企村多方交流合作平台,标志着惠阳区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对象新桥村以梅菜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产业迈入数字化、品牌化发展新阶段,为乡村产业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传统梅菜产业发展遇瓶颈
新桥村是一个有着深厚客家文化底蕴的村落,梅菜种植和制作历史悠久。当地村民沿用传统工艺,从选种、种植到晾晒、腌制,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祖辈的智慧。凭借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产出的梅菜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口感鲜嫩,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每到梅菜收获的季节,商贩会慕名来收购。过去,梅菜产业是当地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不少家庭靠着种植梅菜供子女上学、盖起了新房。一代代新桥人辛勤耕耘,将梅菜种植技艺传承至今。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桥村梅菜产业面临着品牌影响力不足、销售渠道单一、产业附加值不高等挑战。村民们还是沿用传统的销售方式,要么等待商贩上门收购,要么自己拉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售卖,价格往往被压低。由于没有形成品牌,优质梅菜常常和普通梅菜混在一起销售,无法体现价值,产业发展亟待突破。
为了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聚焦梅菜产业发展,新桥村积极对接高校和社会资源,推动了百谷云畴—新桥村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的落地。而推动这一系列变化的关键力量,正是新桥村28岁小伙卢华通。
小伙返乡为梅菜产业发展链接资源
“我是土生土长的新桥人,看着家乡梅菜产业没大突破,心里不是滋味。”作为新桥村委会的一员,卢华通在2024年辞去大亚湾优渥工作,回乡投身乡村振兴,为家乡产业发展奔波。为了让梅菜产业有所起色,他跑到一些有特色产业的村子学习经验,参加各种乡村振兴培训课程。
得知母校广州工商学院的陈伟教授组建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团队,他马上联系陈伟教授,多次邀请其到新桥村实地调研。陈伟教授团队一来,就深入梅菜地,和村民们一起下地干活,详细了解梅菜的种植过程和市场情况,提出了打造品牌、发展深加工等建议,为当地梅菜产业发展打开新思路。同时,卢华通还联络同窗好友,凭借好友在电商领域的资源和经验,将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引入新桥村。
当地村委会积极对接,将荒废多年的大门埔小学重新翻新,教室变成了办公区和直播间,操场成了产品展示区和仓储区。“我以前在这里读过书,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如今重新焕发生机,打心底高兴。”卢华通的话语中满是欣喜。陈伟教授团队在他的牵线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智力资源,为梅菜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成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政校企村合力出谋划策
在新桥村梅菜产业发展交流会暨新桥村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启动仪式上,各方代表围绕梅菜产业及企业发展现状、未来规划,以及如何搭建高效的“政—校—企—村”多方交流合作平台等议题深入探讨。
“我们还计划推广客家黄酒、萝卜干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卢华通介绍,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的启用,将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提供全方位展示与销售渠道。
接下来,该中心团队将以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商模式,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店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承包菜地、投资生产基地等方式,推动当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品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通讯员肖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