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道美环境 灭蚊虫除隐患

博罗罗阳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屏障,破解保宁桥河涌区域治理难题

2025年08月2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整治后的保宁桥河涌区域沿河已腾出两岸各5米的河岸空间。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整治后的保宁桥河涌区域沿河已腾出两岸各5米的河岸空间。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现在河涌的杂草、杂树都被清理了,沿线整洁,蚊虫少了,我们住在这边也更舒服了。”看着整治后的保宁桥河涌区域,家住博罗县罗阳街道观背村的罗进发难掩喜悦。

连日来,罗阳街道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群联动,在“护河+防蚊”上双线发力,不仅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环境,筑牢了蚊媒传染病防控屏障,还破解了保宁桥河涌区域治理难题,改善了河涌沿线人居环境。

破解治理难题,展现河涌新貌

保宁桥河涌是榕溪沥的一部分,从县城商业西街流经观背村、水西村,全长约800米。此前,河涌内水生植物茂盛,漂浮着水浮莲及枯枝等杂物,两岸还生长着杂草、杂树,容易孳生蚊虫。整治清理该河涌区域,成为防蚊灭蚊的一大关键。

水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敬肖介绍,由于河涌两岸民房密集,挖掘机、运输车等机械难以进入,成为了摆在整治工作面前的首要难题。“没路走,那就开路!”杨敬肖介绍,为了推动整治,水西村、观背村积极配合县直部门及街道的党员干部,上门入户宣传动员,“仅用2天就做通沿线居民的思想工作,为全面开展整治工作扫清障碍。”

群众的理解支持让整治工作得以顺利铺开。一时间,河涌沿线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挖掘机伸展长臂清理河岸杂树,运输车往来穿梭清运垃圾杂物,党群同心忙碌在环境卫生整治一线。整治过程中,罗阳街道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对两岸围墙、简易棚、杂树等进行清拆清理,腾出各5米的河岸空间;另一方面组织人员对河道内垃圾、漂浮物等进行全面清理,并安排车辆及时清运。

据统计,8月16日以来,罗阳街道共投入挖掘机、车辆100多台次,整治清除沿线大小棚类60多个、围墙50多段,修剪清理绿植6000余棵。罗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阶段性整治目标已基本完成,蚊虫孳生的“重灾区”得到有效治理,营造了更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接下来我们还计划美化两岸环境,打造绿美廊道,让这里成为群众的休闲活动空间。”

多方联动防控,筑牢防护屏障

河涌环境的焕新为防蚊灭蚊打下坚实基础,而全方位的系统防控,则进一步织密守护群众健康的防护网。连日来,罗阳街道同步掀起“专业消杀+环境整治+全民参与”的防蚊灭蚊热潮,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防控格局,织密织紧防控网络,全力守护群众健康安全。

8月16日至17日,罗阳街道800多名党员干部联合县直部门派出的560多名党员干部,在观背村、水西村等地开展爱国卫生行动。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清理户外盆罐积水、清扫垃圾杂物,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条件;党员干部、志愿者入户宣传防蚊知识,派发宣传资料、蚊香,指导群众科学灭蚊,切实提升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为强化防控效果,罗阳街道此前组建了29个消杀灭蚊网格组,重点对观背村、水西村、西区社区等区域实施“烟雾消杀+滞留喷洒+孳生地清理”,全方位清剿蚊虫孳生地,最大程度降低蚊虫密度,从源头上阻断传播链条。

接下来,罗阳街道将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织密防控网络,巩固蚊媒传染病防控屏障。同时,强化河道常态化巡查与水域环境治理,双管齐下守护群众健康安全,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

惠州日报记者朱丽婷 通讯员罗阳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