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首日决出10项冠军

2025年09月1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9月10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跆拳道比赛在惠州体育馆正式拉开序幕。本场比赛作为惠州赛区首个残特奥会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3支队伍共261名运动员参赛,将在4天赛程中角逐32个项目的荣誉。

赛场拼搏诠释体育精神

赛场上,运动员们虽有身体障碍,却以超越自我的信念诠释体育精神。他们身着护具、眼神坚定,每一次精准出腿、顽强格挡都凝聚着平日的汗水;面对强劲对手,有人顶住比分胶着的压力连续进攻,有人在落后时咬牙反击、逆转战局,现场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为选手们的坚韧与拼搏持续喝彩。

经过首日多轮激烈对抗,10个级别的冠军率先出炉:男子K44组别中,甘肃代表队马英虎斩获58公斤级冠军,浙江代表队周应昊摘得63公斤级桂冠,山东代表队陈世赫、浙江代表队董德胡分别将70公斤级、80公斤级金牌收入囊中,80公斤以上级冠军由山东代表队刘路东获得;女子K44组别里,内蒙古代表队闫博拿下47公斤级冠军,山东代表队成为最大赢家,邵倩、李羽洁分别夺得52公斤级、57公斤级冠军,浙江代表队姚依楠斩获65公斤级金牌,65公斤以上级冠军则归属福建代表队汤琪。

在女子K44级57公斤级决赛中,山东队运动员李羽洁摘得金牌,这是她第三次站上残特奥会赛场。“此次夺冠不容易,好在结果让自己满意。”赛后,这位24岁的“老将”语气沉稳,却难掩自信。拥有8年赛事经验的她,16岁初次踏上赛场便与跆拳道结下不解之缘,此后凭借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在国内外多项赛事中屡获佳绩。

谈及本届残特奥会,李羽洁坦言与前两届相比变化显著:“参赛运动员的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参赛人数也大幅增长。对我来说这既是不小的挑战,更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即便赛事经验丰富,她仍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备战期间,每日雷打不动投入数小时高强度训练,与实力强劲的男选手同场对练以打磨攻防技术;为精准应对赛场挑战,她仔细研究每位潜在对手的战术特点,量身定制专属训练方案,最终以最佳状态站上领奖台。

“跆拳道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李羽洁动情地说,曾经,她因身体残缺一度陷入自卑,“是跆拳道让我走出家门、站上国际赛场,一次次为国争光。”夺冠带来的荣誉感,让她渐渐学会从容接纳自己的不同:“现在的我,能更自信地面对一切。”

运动员亲属从外地赶来为他们加油

赛事当天,不少运动员亲属从外地赶到现场,为他们加油打气。

当天下午,江西代表队运动员胥紫悦正与广东队选手黎远莹展开激烈角逐,她的爸爸胥辉平、妈妈、哥哥及嫂子特意从江西赶来,成为她最坚实的“后援团”。

“闺女,加油!”“好样的!”每当胥紫悦得分,观众席上的胥辉平便会忍不住起身欢呼,紧握的双手与紧盯赛场的目光,难掩内心的紧张与期待。胥辉平告诉记者,为给女儿加油打气,在赛事前一天,一家人特意从江西开车赶来惠州。“女儿训练从不言苦,特别坚强懂事,能来现场见证女儿比赛,对我们全家来说都是珍贵的回忆。”胥辉平说,无论赛事结果如何,他都替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本次赛事的现场观众席中,江西代表队运动员金坤的母亲潘琴玉也特意从江西赶来,只为近距离给儿子加油打气,把牵挂与支持送到赛场边。聊起儿子的跆拳道之路,潘琴玉语气里满是心疼,却又藏着掩不住的骄傲:“自从2018年加入跆拳道队,这孩子就从没跟我喊过一句苦、叫过一声累,总把辛苦悄悄藏起来。”问及对比赛结果的期待,潘琴玉说:“名次高低不重要,在我心里,孩子这份懂事与坚持,早已是最珍贵的‘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