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户在网鱼。凤山村提供
在博罗县园洲镇凤山村,一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成为村里的新地标。这座现代化新厂房是博罗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九优质稻米(丝苗米)加工生产提升项目。新,不仅在于建筑风格上,更在于产业承载着凤山村从“软弱涣散”到“产业振兴”的蜕变密码,藏着经济发展的新希望。
近年来,凤山村锚定高质量发展总目标,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盘活资源、引育产业、改善民生,让村集体经济发展迸发新活力。如今,“凤山”这只“凤凰”正“凤”鸣新声,振翅飞向新征程。
盘活水文章
整合优化鱼塘资源,为村集体持续增收
凤山村辖区面积约9.5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是园洲镇地域面积最大的行政村。全村现有集体所有农用地10805.43亩、建设用地1040.7亩。从农用地的性质类别来看,鱼塘面积最大,养殖水面有3404.4亩。这里的鱼塘没有闲置的,不是村民自己养殖就是租给他人养殖“四大家鱼”。目前,鱼塘、岭地发包租金占了凤山村、组收入的大部分。2024年,村、组集体经济总收入约934.5万元。
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中,上级党组织为凤山村党委派驻了“第一书记”,进一步建强凤山村的基层党组织。同时,储备村“两委”后备人选8人(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并重点培育了新任村党委书记。有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持,在产业发展中,村党委集思广益,聚焦问题、靶向发力,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凤山村的鱼塘和土地资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注入新动能。
如今,走进凤山村,只见鱼塘波光粼粼,一口口鱼塘不再是各自为战,而是被纳入统一规划:凤山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整合围面大塘、上围塘、湖尾塘等三口鱼塘重新租赁,同步推进牛渡湖鱼塘续租;凤山村三厅股份经济合作社则盘活桥头鱼塘、农佛鱼塘、田尾鱼塘,还将冲仔桥闲置土地纳入租赁范围。在这些资源的优化中,每一项决策都严格执行“4+2”全程纪实工作法,从村民代表议事到公示公开,每一步都有记录、有台账,确保阳光透明。据统计,仅这批资源优化项目,今年预计可为村集体新增收益22.9万元。另外,今年,凤山村还将一地块租给惠肇高速用作惠肇高速公路惠城至增城段管理中心的临时用地,第一期可为村集体增收37.5万元。
燃动新引擎
培育现代农业新项目,乡村发展有了新依托
“光靠出租鱼塘和土地还不够,要让资源产生‘乘数效应’。”这是现任凤山村党委班子的共识。如何打破传统养殖的天花板?凤山村给出的答案是“融合发展”——既要在传统产业上提效,更要在现代产业上破局。
在传统养殖领域,凤山村不满足于“四大家鱼”的单一模式,而是引导养殖户尝试品种升级。该村除了支持和指导鱼塘的淡水鱼养殖以技术革新增加收益外,还尝试引进新的养殖品种提高效益。如今,该村不少养殖户在尝试着养殖新品种加州鲈鱼,实现效益的大提升。同时,一些养殖户还通过入园垂钓的农旅融合,增加收益,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在融合发展的路上,漫里花开田园综合体项目备受期待。该项目计划打造花卉培育、种植、观赏以及民宿等项目,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博罗首个千亿级产业园——惠州博罗产业园区就在凤山村对面,村民见证着荒地上建起一座座现代化厂房。而今,凤山人也有了现代化产业项目,博罗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九优质稻米(丝苗米)加工生产提升项目落户于此。该项目由惠州市九优粮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优粮油”)投资建设。
作为省农业龙头企业,九优粮油是一家集基地种植、稻谷收购储存、大米加工销售、品牌营运、产链一体化的综合粮食企业。新工厂占地41亩,分为厂前区和生产区。厂前区包括行政大楼、电商研发楼等,生产区包括日产250吨的大米加工区、500吨的稻谷烘干区、3万吨的大米低温储备区。目前,项目主体己经封顶,正进行内部装修和室外管网安装,预计2026年4月投产运营。
“这个项目不仅能为村集体带来可观的收益,还能为群众带来‘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凤山村“第一书记”赖汉清说,这个现代农业项目也将为村里的农田效益提升带来新机遇。九优粮油总经理温锦锋介绍,新厂区运营后,将优先聘用凤山村及周边村民就业,同时还将继续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更多村民种植丝苗米,让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实现“企业发展、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三方共赢。
值得期待的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惠肇高速途经凤山村,并拟在凤山村设高速路出口。据悉,惠肇高速是连接惠州市与肇庆市的高速公路干线,途经广州、佛山等地,将为凤山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织密幸福网
民生实事落地落实,乡村更美幸福更多
“集体经济壮大了,钱要花在村民心坎上。”这是凤山村党组织的承诺,也是各项工作落地的行动指南。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中,凤山村党组织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以民生幸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推动发展成果持续惠及群众。而今,村集体经济在不断壮大,村基础设施也在持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日益变美,让凤山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路通财通,幸福畅通。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入户走访,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领办民生实事。其中,通过积极争取联农带农项目资金和村委会自筹,加强对主巷道和田耕道路硬底化的建设。去年,完成了凤山村十二岭(土名)田耕道路硬底化工程和办黑(土名)宅基地主巷道硬底化工程,大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同时,对凤山小学教学楼后巷硬底化,为凤山小学教室安装空调。
人居环境是民生幸福的基础。近年来,凤山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道路硬化、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建立垃圾卸料平台、配备垃圾桶等方式,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改善农村水环境。加强对农村厕所的治理,提高农村卫生水平,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凤山村的蜕变既是基层党组织主动破局的生动实践,更是党建引领经济与民生同频共振的鲜活样本。凤山村这只蓄力腾飞的“凤凰”,正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振翅翱翔更高处,书写产业更强、乡村更美、村民更幸福的新篇章。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朱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