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家文化特色节目。

飒爽的英歌舞表演。
充满乡土特色的渔队巡游引得游客争相拍照,英姿飒爽的英歌舞表演跳出渔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优秀乡土人才、爱心企业代表登台接受表彰,更有相关部门送上民生政策“大礼包”,特色农产品展销区游客络绎不绝……日前,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惠城区农民丰收节在江南街道七联村津头湖村民小组举行。
活动紧扣农业主线、立足农村主场、突出农民主体,通过文艺表演、互动体验、表彰仪式等环节,全方位展现惠城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让广大群众共享丰收喜悦,共话乡村振兴崭新画卷。
本次活动由惠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江南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
精彩节目生动呈现丰收图景
秋风送爽庆丰收。活动以“回乡创业本地网红小满直播探班”形式展开。一开场,津头湖村民小组村民带来的特色节目——渔队环村巡游便吸引了众多游客关注。身着特色渔家服饰的村民手持大鱼模型、麦穗、农具沿村道巡游至江边主会场,营造出浓厚的丰收氛围。
“我是津头湖渔后代,如今回乡当‘新农人’,今天带大家一同感受丰收!”随着主播小满的热情介绍,巡游队伍登上舞台为大家献上精彩的舞龙表演。随后,欢快的舞蹈、动人的歌曲、飒爽的英歌舞接连上演,现场掌声不断。
其中,小满和专业演员及村民共同演绎的情景剧《丰收满江南》融合走秀、劳作展示与趣味互动环节,用“地里的梗、塘里的乐”向观众讲述丰收故事;原创歌曲《江南是我心中的歌》以东江为引,唱出江南百姓幸福画卷;江南街道梅子舞蹈队的《江南渔鼓庆丰收》以传统鼓乐传播农耕丰收的喜悦;文星小学英歌队带来《童心英歌跃龙门》表演,呈现乡村活力……最后,活动在压轴节目《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舞表演中落幕。
据悉,丰收节现场设置了非遗漆扇、定制徽章、粮食手工画等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渔家文化魅力。江南街道办还设立了政策政务宣传摊位,过往村民、游客开展民生政策以及禁毒、森林防火、网络安全等法律知识宣传,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
优秀乡土人才和爱心企业获表彰
近年来,惠城区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农业农村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为表彰先进、激发干劲,现场还举行了2025年惠城区优秀乡土人才表彰仪式和江南街道“6·30”助力乡村振兴爱心企业代表授匾仪式,对在乡村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企业予以充分肯定。
获得今年惠城区优秀乡土人才称号的余东笑在现场分享了她的创业故事。“在市、区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我们企业在芦洲镇已经复耕了近800亩连片撂荒地,主要种植辣椒、梅菜等作物。”据了解,余东笑创办的惠州市鸿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扎根芦洲镇,专注农产品种植与农田规划,带领团队及周边农户种植水稻、玉米、香芋、红薯等多种农作物,将“沉睡”的撂荒地变成产出颇丰的“金土地”。不仅如此,通过联农带农,在农忙高峰期带动当地100多名村民就业。
“这些年我深切感受到区委、区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做农业的更有盼头。在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的扶持下,我们做了水肥一体化设施,耕作起来更方便,农业增产增收更有希望。”余东笑说。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特色农产品展销区,汇聚惠州市多家农业企业及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企业的优质农特产品。芦州玄脂米、汝湖甜玉米、横沥梅菜饼、马安阳光玫瑰葡萄、册亨山茶油……琳琅满目的特产吸引了不少游客踊跃购买。
连续四年举办农民丰收节
丰收节是展示“三农”成果、促进城乡互动、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平台。作为今年惠城区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江南街道已经连续四年举办该活动。活动中,街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更多人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作为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近年来,江南街道七联村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以津头湖村民小组为主阵地,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产业项目,打造渔家文化品牌,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多点突破,在经济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比如,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津头湖村民小组完成村入口标识、14栋房屋外立面改造和村道升级改造,美化渔家文化馆及周边景观,建成7500平方米停车场,便利村民生活,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依托津头湖的渔村资源,每年举办开渔、丰收等渔家文化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参与,带动农产品销售以及农家乐、民宿、露营等乡村旅游发展,渔家文化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响亮名片。不仅如此,该村还凝聚合力加强绿美生态建设,累计投入37.73万元,种植苗木1951棵,带动950名群众参与乡村绿化,生态底色更浓更绿。
如今,漫步在七联村津头湖村民小组,整洁的村道、美丽的庭院、安居乐业的村民,构成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图景。如今,“惠城区和美乡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加身,七联村已然成为惠城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的生动范例。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特约通讯员周文媚 通讯员吕嘉琪 彭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