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里,惠州有了“青春代言人”

2025年10月17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为惠州籍清华学子颁发“校园引才大使”聘书。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为惠州籍清华学子颁发“校园引才大使”聘书。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10月16日,惠州市第四届人才周进校园(北京)专场活动走进清华大学。在城市专场推介会上,一场特别的受聘仪式引人关注,5位惠州籍清华学子被聘为“惠州校园引才大使”,成为惠州形象的代言人、人才政策的宣传员。

此次受聘的校园引才大使主要肩负宣传惠州、推介惠州及协助组织校园引才宣讲、咨询服务、收集并反馈高校人才求职意愿与发展需求等职责,搭建起校园与城市间的人才沟通桥梁。

“我将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向周围高校人才分享惠州的城市魅力和发展机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惠州、向往惠州。”清华大学会计学博士生张苹这次被聘为引才大使,她表示,近年来惠州产业蓬勃发展、人才政策持续优化,既是高校人才成长的沃土,更是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

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博士生李浦豪在受聘后表示,一纸聘书,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责任。“以前,我向同学推介家乡,多集中于惠州的美食美景,成为‘引才大使’后,将有意识地分享惠州的产业发展、人才政策和创业环境等。”李浦豪表示,他将在清华园里讲好“惠州发展故事”,让更多学子了解惠州这片人才沃土。

随着“惠州校园引才大使”机制的建立,惠州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的联系将更加密切。这些“大使”将成为感知惠州发展、推介惠州环境的亲历者,为惠州人才引进工作注入新活力。

特写

“洋学生”希望到惠州工作

“我是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生武赞,来自孟加拉国。”在清华大学专场招聘会上,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洋学生”吸引了大家目光。

武赞来中国近十年,想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当得知清华大学举行惠州专场招聘会,特意过来寻求合适的就业意向岗位。

“我对惠州这座城市印象特别深,此前在一个展会上,看到很多企业都来自惠州,所以心向往之。”武赞说,通过此次惠州城市推介活动,对惠州的了解更深入、更直观。“惠州在城市环境、人才政策、发展机遇等方面优势明显,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为外籍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我觉得这点非常好。”

此次招聘会,武赞向惠州几家公司投了简历,希望从事投资方面的工作。在他看来,身为外国人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惠州企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起到搭建沟通桥梁的作用。

“惠州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未来有机会我肯定会去惠州。”武赞说。

“洋伯乐”为求职者支招

此次清华大学专场招聘会上,惠州PCB龙头企业胜宏科技的招聘展位前,一位用流利中英文与学子交流的“洋伯乐”吸引了众人目光。作为公司人力资源部外籍管理师、特聘讲师,孔啸天(Austin)向记者分享了他的感受,并为求职学子送上真诚建议。

“我是第一次来到清华大学,今天的招聘会,我感觉到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厉害,他们学历高,学习能力很强,而且能持之以恒。”孔啸天介绍,本次公司瞄准人工智能、产品销售和科技研发等领域,寻找具备扎实功底与创新精神的“千里马”。

他说,胜宏科技正处在技术升级与全球化拓展的关键期,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都有工厂,特别需要懂AI、懂管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工作交流的复合型人才。

谈及对求职者的建议,这位深谙东西方职场文化的招聘官向求职者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英文方面要坚持多说,多练口语。”孔啸天说,除此之外,在简历制作方面也要力求简洁明了。“简历文字不用太多,把核心要素如专业、参与项目、奖项等点出来即可。”

孔啸天的分享,生动体现了惠州企业在人才引进上的国际化视野与务实态度。这不仅为求职学子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职业指引,也向外界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惠州求贤若渴,正以更开阔的胸襟,广纳全球英才。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欧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