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家畅谈文学艺术赋能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

“有些价值值得坚守,有些美好值得传承”

2025年10月2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古榕文学村的大榕树。

古榕文学村的大榕树。

活动期间,格非、欧阳江河、徐则臣、谢有顺、李浩等五位文学名家先后接受媒体采访,畅谈文学艺术如何赋能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

引领区承载的不仅是美景更是文化

“我是学美术的,这一路的行程都像是在画中行走,在一个想象的最好的景色中。”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浩谈起对惠州的第一印象时说。他表示,大片的竹林、苍翠欲滴的植被风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广东有这么好的一片完全是净土一样的地域,作为多次来过的人,我完全不知道。我希望这是一个开始,有机会能更多地来到这里,带着我的家人朋友们一起来。”

李浩特别喜欢惠州的自然风貌:“那么丰厚的植被覆盖率,对我一个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有蛮大差异,但同时让我有某种迷醉感。也许有朝一日,在我的文字书写中,我会用我的方式写下这片绿给予我的迷醉感。”

“今天坐车走这218最美旅游公路,沿途的竹子就没断过。”提及对惠州印象最深的点,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诗人欧阳江河说。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218最美旅游公路这绵延不断的竹子,会养育“2000个苏东坡”。在欧阳江河看来,惠州这片土地承载的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苏东坡在这里写下的300多首诗篇,与今天在这里生活的淳朴人民,构成了一种不变的文化基因。“在这个变化加速的时代,惠州提醒着我们:有些价值值得坚守,有些美好值得传承。”

让年轻人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

对于古榕文学村的建设,中国作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获得者格非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谁是主体?谁是这个文学村的主体?”他明确表示:“我相信文学村的主体不应该是我们这样的作家——从北京、从上海、从其他地方来的作家。主体应该是当地的村民和年轻人,这非常重要。”

格非表示,要以古榕文学村推进当地的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确立基本主体,然后想办法让村里的年轻人、老人参与进来。“不一定要写戏剧、写诗歌,今天是网络时代,他们可能也会制作视频来表达心声。从主办方来说,应该更多扶持当地居民,让他们享受今天非常广泛而丰富的文化生活。”

格非特别强调年轻人对于乡村文学建设的重要性:一个村庄、一个地域的未来,最好的希望都在年轻人身上。要特别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对他们心气的聚集,把他们团结在一起。他建议可以有一些小的组织性活动,让他们成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并成为主人。

为文学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有顺常来惠州,他坦言惠州变化“特别大”,尤其对龙门等地的乡村生态赞不绝口。对当前重点推进的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谢有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他分析道,“南昆山、罗浮山都是广东的名山,且毗邻广州。围绕两山进行精心的设计、规划与发展,对地方而言,不仅是一张靓丽的名片,更能惠及当地百姓。”

谢有顺说,“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范围内,坐拥一个拥有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如何实现惠州与广州这两地的深度互动,是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规划与发展中一个极具价值的课题。”

惠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与苏东坡、伊秉绶等文坛大家结下深厚渊源。针对如何培养新一代文学力量的问题,谢有顺首先肯定了惠州深厚的“文学土壤”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他强调,让文学人才一代代接续,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对于具体的培育路径,谢有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学创作更多依赖于个人的禀赋,而社会所能做的,是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他建议,应对处于萌芽和上升期的年轻作者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包括相应的扶持、推动措施。“这是一个需要‘久久为功’的事业,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迎来很好的未来。”

期待惠州题材的文学创作佳作频出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此次惠州之行改变了他此前通过资料与传闻形成的认知。惠州秀美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淳朴的民风民情,让他对这座城市的好感愈加深厚。作为从乡村走出、在城市生活多年的作家,他始终憧憬理想中的乡村与城市生活,而惠州的模样恰好契合了这份期待。

关于文学创作,徐则臣认为,氛围是创作的核心要素,具象与抽象的环境元素对创作均意义重大。惠州的山水、历史与文化是当地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其城乡建设中彰显的地方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创作价值。他引用莫言“古榕下,鳌溪旁,人人都能写文章”的话语,坚信惠州题材的文学创作定能佳作频出。

在他看来,作家书写历史亦是立足当下,需将现实与文化深度融合。惠州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及日常生活中呈现的鲜活素材,为创作提供了充足养分。他寄语创作者,需深入扎根惠州,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与现实特色,让写作与这片土地建立血肉相连的联系,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龚妍 黄宇翔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黄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