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作者:市麦地小学六(5)班严若溪
近期,一到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惠州市麦地小学的小舞台就人头攒动。小朋友们踮起脚尖,寻找着自己的名字。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令人惊艳,远看,像美术作品;近看,竟是语文作业。
原来,这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是该校落实“双减”政策以来,詹莎琪语文骨干团队为推进作业创新、优化作业设计,开展的“秋天·你好”五育融合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作业活动展示。基于“秋天·你好”主题,詹莎琪语文骨干团队的老师带学生开展了精彩纷呈的跨学科探究学习,打开了学生学习美的视野,培育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给学生敢于大胆创作的自信和底气。
孩子们用笔尖书写秋意,用画笔勾勒秋景,用文字描绘秋韵。借助精彩纷呈的“秋日打卡”,完成了《五谷丰登》《秋叶留痕》《秋的旋律》《秋的节日》《秋的诗歌》《一叶知秋》《秋的收获》《遇见·24节气》等学习项目。
“枫林如火,和秋娃娃觅秋景。”孩子们走进秋天,用双眼“拍摄”秋天的美景,用灵巧的双手制作精美的树叶画。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演绎秋天之美。
“秋兰飘香,和秋娃娃品诗词。”孩子们找寻经典、吟诵经典,在漫漫诗歌的画卷中寻找秋天的足迹,一个个精美的书签、一首首秋天之诗,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秋色宜人,和秋娃娃绘秋景。”孩子们以思维导图绘秋诗和诗配画,在诗画中领略秋天的情思。在认识、体验、感受、欣赏秋天美的基础上,把自己眼中的秋天化作一丝丝真情,书写在笔墨丹青之间,将秋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詹老师介绍,自主探究学习生动有趣、精彩纷呈,不仅促进孩子们在各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大胆表达,而且还提高了感受美、理解美、追求美的艺术修养,从而真正提升乐思乐学的内驱力,培养综合发展的学习能力。
声音
“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提高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老师们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在学科与学科间找到孩子的生长点,让孩子的思维火花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在学习成果中展示,在‘点’上着力,精准实施作业创新,让学生在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
——惠州市麦地小学校长胡凤贤
惠州日报记者涂坚
点评
五谷杂粮是普通、平凡的,但经过严若溪同学的认真思考,通过精选五谷原料——构思起稿——粘轮廓线——填充原料——整体处理——合成装框等六个步骤,将充满生命力的小种子,粘贴成一幅充满生机、别具一格的精美艺术品。《秋天,你好》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文作业。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激发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能力。帮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美的作品,体验项目式学习的乐趣。
点评老师:詹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