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要耽于“美”

2022年04月02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艺术不止美》整理自西思翎教授编制的大学艺术史入门教程,全书独辟蹊径,有别于西方艺术史的传统教法,在时间、地域、流派的叙述架构上,以艺术与人性、神力、时间、空间、秩序、技巧、信仰、视觉、大众文化、错觉、创造力等35个鲜明独到的主题,阐述艺术发展脉络。

作者用漫谈的笔调引领读者亲近艺术的方方面面,一改传统艺术史入门书籍着墨传统的倾向,清晰地描绘了当代西方艺术的源流,并解读、传达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本书曾出版英文版、法文版、荷文版,苏美社推出的为彩色插图中文版。

而我对艺术以及艺术品的的理解分三个层面:

1、艺术的三个方面:艺术理论、艺术实践、艺术传播和接受。后两者十分重要,否则艺术理论会不接地气,进入自我循环、自说自话。三个方面构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越到底层越广大。没有一定量地细读过文学、细听过音乐、细赏过绘画,没有关注过艺术变化的历史轨迹,这样的艺术理论和思想只是一孔之见。

从艺术行为生发到社会行为也是如此。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它们的结合,如果不接地气,缺乏实践、运用、传播、接受,离开了行业,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2、艺术品包括三个层面:艺术性(艺术性由美和审美性两个层面体现)和精神内涵。三个层面构成一个橄榄球结构,审美性位于中间。美再复杂也是简单的,它被大众、传统、权威所确定的艺术要素所定义和体现。纯粹追求美的艺术是对艺术的禁锢。

审美性要比美复杂得多,它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方法外化内在自我的结果,以提供审美的多种可能性。审美性不被抽象的、美的理念所控制和约束,它突破美的束缚,追求对内在自我的独特、创新的表现力。

除了艺术性,艺术品的精神内涵是可以独立凸显出来的。一部谈不完、说不尽的艺术品,不仅在于其复杂的艺术性(尤其是审美性),还有其精神内涵。艺术家主要靠感觉去接受世界,用直觉去理解世界,有时也使用判断去接受,用思维去理解。伟大的艺术家比拼的不仅是艺术性,还有精神力量。在艺术品中,精神内涵往往会显得更有力量和感染力。

因此谈艺术,不仅仅谈美,还谈更复杂的审美性,即技术对复杂内心世界的表达,以及复杂的对艺术的审美;还谈美和审美性之外的东西,以及对艺术作品的思想解读。伟大的艺术品就是一个“世界”,面对它就是在面对一个“世界”。这就是为何做伟大的艺术家创造一部伟大的艺术品困难的原因所在;也就是为何艺术品的创造和对它的审美、对它的理解是最伟大的人类精神活动。(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