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李渡

□胡灿明

2023年04月16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走遍天下路,不如李家渡”描述的是我家乡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据《抚州府志》《临川县志》记载:李渡秦时称“清远渡”,后抚河清远渡东岸形成集市,且李姓人口较多,改名为“清远乡李家渡市”,李渡之名由此诞生。南宋年间,抚河及支流多次水灾泛滥,此地桂姓人较多,曾一度改名为“桂家林市”。宋末元初复迁回原集市位置,仍称“李家渡市”。元末明清时期,李家渡市商业贸易繁荣,以白酒、毛笔、夏布、稻米交易最旺,是一个典型的因水而兴形成的圩镇。新中国成立之后,李渡从抚州临川划转南昌进贤管辖,在乡、公社、镇建制称谓中几易其名,但政府驻地都在原“李家渡市”,1984年9月正式更名李渡镇至今。

李渡镇位于县城的西南部,地处抚河中下游,古代是芸芸学子进京赶考的必经之地,这在有1700多年的建县史、素有“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美誉的进贤,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条抚河养育了勤劳善良的李渡人,也孕育了古法酿造的酒文化,驰名江南,源远流长,多少文人墨客、商宦布衣,皆因李渡酒而“闻香下马,知味拢船”。早在元末明初时期,江西就有“赶圩李家渡,打酒买豆腐”之说,经历清朝的兴旺,李渡白酒更是闻名全国,素有“酒乡”美誉。

李渡元代无形堂烧酒作坊遗址一经发现,便被列为200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并在2006年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年代最早、遗迹最全、遗物最多、时间跨度最长,且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型古代白酒作坊遗址,也是中国酒业的国宝、酒文化的重要代表,为元代已能生产蒸馏酒的论断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实物依据,证实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关于李家渡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之。”我的家就在酒厂对面,从小闻着酒糟香味长大的我,对李渡酒业的兴衰更替非常了解,对李渡的一切有种不变的情怀。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消尽两眉愁。”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一首佳作,描绘的就是抚河两岸的景致,以及李渡古镇与酒的渊源,清丽畅朗,颇具天然之趣。李渡镇辖区40平方公里,耕地2.3万亩,总人口约4.5万。以镇名冠名的李渡酒,借元代无形堂烧酒作坊考古发现的契机,在1994年荣膺乌兰巴托、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李渡高粱1955在2015年荣获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金牌,其酒色清透、芳香浓郁、味正醇甜,更为好酒之人津津乐道。改革开放以来,李渡镇主打三大品牌:食品加工“一瓶酒”李渡酒、高空礼弹“一盆花”李渡烟花、医疗器械“一根针”李渡医疗器械,几乎占据进贤县“七个一”传统特色产业的半壁江山。其中李渡酒“液体古董”一路飞涨,却是一瓶难求。

人生几经辗转,境况有起有落。也许是累了倦了,也许是缘分使然,我最终选择在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的惠州安家落户。环绕惠城而过的东江,还有因水而兴的水东街,常常让我想起抚河岸边的“李家渡市”,强烈的代入感,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每逢春节、清明、中秋等重要节假日,我都会拖家带口地在惠州、李渡两头跑,成为典型的“城里有套房、李渡有个家”的新客家人。

前几年,应广大消费者和产业发展需要,李渡酒业惠州办事处正式挂牌,并在惠州各县区进行宣传,拉开了李渡酒宣传推介的新一波序幕,我也不自觉地加入其中,不为别的,只因为家在李渡。

予一半烟火谋生活,许一半诗意得清欢。正是:古镇千年历沧桑,昨宵李渡满庭香。与君别后常牵挂,把酒重逢话衷肠。